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摄影 » 摄影教育新闻 »

手机摄影技巧:拍摄角度浅谈

手机摄影技巧:拍摄角度浅谈

唯学网 • 教育培训

2022-7-18 14:40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手机摄影技巧:拍摄角度浅谈

在拍摄过程中,离不开角度的选择,但万变不离其宗,角度问题,也就分这么三大类。

从拍摄距离上讲,大致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从拍摄高度上讲,大致分为平拍、俯拍、仰拍。

从拍摄方位上讲,大致分为正拍、侧拍、背拍、前侧拍、后侧拍。

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更多的是多种角度的综合运用。

一、不同的场景,不同的表现对象,不同的表达意义,选择的角度也千差万别。先说一下“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概念和各自特点。

远景,善于表现环境氛围、线条色彩、自然景观、地形地貌等宏大场面。在风光摄影中最为常见。构图时注意找线条、看走势,选好角度。如果拍摄人像,重点表现环境,能认出是其人就行。追求一种“人在景中、景中有人”的感觉,“景”为主,人为“辅”。

全景,是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貌和所处环境的摄影画面,考虑主体与环境的关联,重点表现主体的轮廓、线条,内容丰富,结构完整,但是,只注重拍摄主体,基本不太考虑背景的特点,背景也是为了衬托主体,为主体服务的。拍建筑物,要有根基;拍树,要稍留地面;拍人像,表情和肢体语言能充分展现,但脚下和头顶要留出一点余地,并且上部要比下部的留白稍多一点,避免给人一种“顶天立地”的感觉。

中景,是表现被摄对象部分区域的摄影画面。可表现物体精彩的部分,拍人像时,大致在膝盖以上,以人物的肢体动作为主,可表现 人物形态,人的手要全部露出来,不可随意截取,动作也要简单自然,避免摆拍。此时,背景的特点更不明显了。

近景,主要表现被摄体的局部细节。物体重点表现质感,人物突出神态,以传神为主,形态为辅,肢体动作弱化了许多。此时,要开始注意人物的眼神光。拍摄人像时,基本在胯骨以上,避开腰部。顺便提一句,拍摄人体部分画面时,千万避开人体的主要关节,如脚踝、膝盖、腰部、脖子等,不可在此处截取画面,给人一种残缺不全的印象,想象力也难以顺延,难以脑补。

特写,也分大特写和小特写。用来表现被摄对象小局部或细微处的细节。通过细微之处来表现内在特征和事物的本质。在一些首饰类或化妆品类的广告中,常看到这些特写画面。

简单总结,就是:远景取气势、全景取环境、中景取情节、近景取神态、特写取本质。

二、从拍摄高度方面讲,也就是拍摄点与拍摄对象之间的水平线高度,分为平拍、仰拍、俯拍。

平拍,拍摄点与被摄对象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以平视的角度来拍摄。这样,能客观反映被摄对象的形体特征,透视感正常。适合证件照、肖像照等,视觉感受平易近人。但缺乏景物空间的透视效果,不利于层次感的表现。

平拍人像时,一般在人物主体的上三分之一处比较合适。

俯拍,拍摄点高于被摄对象,以俯视的角度拍摄处于较低位置的物体。善于表现规模和气势,如辽阔的原野、宏伟的建筑群等大场面,但对人物形象有丑化作用。如果俯拍加远景,人物的矮化效果更明显。

仰拍,拍摄点低于被摄对象,以仰视的角度拍摄处于较高位置的物体。这样,主体突出,挺拔高大,人物活动也显得蓬勃向上,但角度过大容易产生变形或主体后倾。

拍摄人像时,一般放在胸部以下,腹部以上,就比较合适。如果要拍摄出女孩子的大长腿,也可以适当下移一些。

三、从拍摄方位上讲,简单分为正面、侧面、背面、前侧面、后侧面。

正面拍摄,照相机正对着被摄对象。特点:清楚亲切,能展现正面形象,人物能通过眼神传递情感,建筑物严肃庄重、稳定均衡。缺点是画面比较呆板,缺乏生机勃勃的冲击感,透视感不强。

政府建筑或宗教场所,多用于正拍、平拍或稍仰拍。

侧面拍摄,照相机的方位与被摄对象正面形成90度角拍摄。画面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立体感,能明确表达被摄体的侧面形象,不适合平静严肃的主题。比如,在会场拍摄领导,尽量要给正面,以示尊重。

有方向性的主体,前面要留出一定的空间,要有延伸性,避免压迫感。

背部拍摄,虽然缺乏人物的面部表情,但通过身体轮廓和肢体动作,也能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初次拍摄人物或某物体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先围绕主体“远近高低”地转三两圈,在不同角度仔细观察主体的特点,发掘优点和长处,避开不足,拍出满意的作品。

总结,各种角度的拍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有合适不合适,运用得当,都能获得成功的构图。

来源:激情与理智

以上是关于摄影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摄影信息,第一时间了解摄影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摄影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


0% (10)
0% (0)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