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国人多数都患有数学恐惧症。众所周知,数学是所有科学和技术的基础。不承认数学在一个人的素质培养中的地位,就是间接地否定所有科学教育的地位。那么,中国人患有数学恐惧症的原因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根据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系伊恩·莱昂斯博士的说法,全世界大约每5个人就有一个数学恐惧症患者。研究发现,这种对数学的焦虑,就像表白遭拒一样,会刺激大脑的后脑岛,引发生理性疼痛。
在《中国人为何多患“数学恐惧症”》一文中,斯坦福大学博士将原因归结为五点:一、教学方法。中国目前的数学教育是把数学教成了“术数”,丢失了数学的精髓和美感,老师变着花样出难题、怪题“折磨”学生。让很多人都在数学考试上有挫折感。二、考试频繁。三、传统缺乏。四、绕不开。数学、物理、化学等属于自然科学,思维方法比较接近。然而,文科可以避开物理和化学,却绕不开数学。五、没有回报。很多人都觉得,一辈子能够用到的数学知识就是小学的算术,投资得不到回报,让人没有成就感。
中国人多数都患有数学恐惧症
“中国式”数学恐惧症问题在哪
原因一:数学教学有问题
让学生产生恐惧的不是数学本身,而是应试教育和以往的数学教学模式。
中国学生对数学产生恐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课堂教学本身有问题,在升学压力下,数学教学中出现大运动量的解题训练和解题技巧,把数学学习的内在的、规律性的东西放在了次要位置。短期内的确可以提高成绩,但却是以牺牲学生的自信心这一长期利益为代价。
数学的作用不是拿来解题的,而是促进学生理解和思考。数学的基础性作用体现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上,而课堂教学要做的是如何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思维发展特点,为他们的思维发展提供载体。比如小学4年级时,是学生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转变,初二则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发展,高一下学期高二上学期是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各阶段相应的数学内容的设置也从分数概念引入到平面几何再到函数、解析几何。
原因二:升学压力下的过度开发
在升学压力下被动学习奥数,这种过度开发对孩子是一种摧残。现在学生学奥数更关心的是题型变化和解题技巧。
十几年来的教改,在某种程度上有把相对完整的数学体系折腾得支离破碎的嫌疑。在教改中曾提出过教学“模块化”概念,这是非常不可理喻的,数学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的各部分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我们应该让学生看到数学的灵活之美,而不是打着“减负”的口号把数学教学限定在一个不科学的框里。
曾经有考试大纲,因为教材中只出现了“2个向量之和的模长不超过这2个向量的模长之和”(这个性质对任意多个向量都是成立的),所以考试时,不得出现任何要用到3个及以上向量的相关性质的题目。这根本上是在说,我们不要学生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果我们是把独立思考作为负担,给学生减负是叫学生不去思考,那数学教育岂不成了简单的背诵和套用公式?那么考试就只能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考学生是否细心、是否熟练,任何有独立人格的人都不会喜欢这种生硬而无聊的教学。
我国数学教育的不足具体而言,有以下几方面:
(1)数学教学“不自然”,强加于人,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内部动机都有不利影响;
(2)缺乏问题意识,解答“结构良好”的问题多,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少,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不力;
(3)重结果轻过程,结论记忆多,关注知识背景和应用少,“掐头去尾烧中段”,导致学习过程不完整;
(4)重解题技能技巧轻普适性思考方法的概括,方法论层次的内容渗透不够,导致机械模仿多独立思考少,数学思维层次不高;
(5)“讲逻辑而不讲思想”,强调细枝末节多,关注基本概念、核心数学思想少,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不利。
唯学网是一家集教育资讯发布与院校教学管理系统于一体的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教育服务平台,教育领域涵盖学历学位教育等十一个大类及上百个子类。因此考生如若获知关于教育的任何资讯,可随时关注唯学网。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