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中小 » 中小教育新闻 »

读万卷书也行万里路 研学旅行将入中小学教学计划

读万卷书也行万里路 研学旅行将入中小学教学计划

唯学网 • 教育培训

2016-12-20 11:48

研学旅行

中小学教学计划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近日,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近日,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读万卷书也行万里路 研学旅行将入中小学教学计划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那么为什么要开展这种教育活动呢?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二、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

三、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

《意见》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学校要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

一般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并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

青少年成长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该过程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体验性,二是群体性,两者缺一不可。

所谓体验性是说,青少年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他们需要亲身参加许多亲近社会与自然的实践活动,父母和老师不能代替学生的成长,就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体验。

所谓群体性是说,青少年完成社会化离不开群体性交往,再好的父母和老师都无法代替伙伴的作用。良好的研学旅行活动充分体现了体验性和群体性,因而受到特别的欢迎。

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可以有效承载以下六个方面的教育:

道德养成教育。研学旅行是中小学生有组织的集体性、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活动,是对中小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生活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载体,可以帮助中小学生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社会教育。组织中小学生走进社会、融入社会,有助于中小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感受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明确社会进步的方向,培育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国情教育。组织中小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乡村、走进社区、走进工厂、走进科研院所,可以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取得的伟大进步,引导中小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培育中小学生的国情意识。

爱国主义教育。走进祖国名山大川,走进革命圣地,走进改革开放现场,引导中小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领略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体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能够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引发中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育中小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组织中小学生走进我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当代文化“现场”,走进历史“现场”,能够引导中小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内心激发中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由衷的崇敬之心、敬畏之情、践行之志。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养成,创新精神只有在创新活动中才能培育。研学旅行有助于学生动手动脑、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您关注唯学网。唯学网是一个大型的教育培训平台,各种类型的教育资讯应有尽有,是您独一无二的选择。

相关推荐:

教育部鼓励中小学完善教育装备

北京中小学新学期课程计划将有大变化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