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省教育厅印发 《河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 规划》,其中指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具体谈到:大力开发引进优质在线教育资源,推动形成纸质教材和数字资源相结合的课程资源体系,将编程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提升学生数字技能和素养。创新评价指导方式,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监测课程教学实施情况,有效诊测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师教学质量,为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荣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提供科学参考。积极开展教师队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全面提升各类学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纵观近年来国内的教育政策,编程教育的重要性日趋体现。视线回到一年前,2020年12月9日,教育部官网公布了《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172号(教育类297号)提案答复的函》(以下简称《答复函》),针对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稳步推动编程教育纳入我国基础教学体系,着力培养数字化人才的提案》予以回应。
《答复函》称,教育部高度重视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已制定相关专门文件推动和规范编程教育发展,培养培训能够实施编程教育相关师资,将包括编程教育在内信息技术内容纳入到中小学相关课程,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
其中,《答复函》分别从“制定相关专门文件推动和规范编程教育发展”、“将编程教育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以及“培养培训能够实施编程教育相关师资”三个方面介绍了教育部在相关领域已开展的工作。而围绕下一步工作主要安排考虑,教育部在《答复函》中提出将推动编程教育纳入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并进一步培训提升相关教师软件编程能力。
具体来说,2019年初,教育部启动了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工作,已完成了前期调研、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初步确定在小学、初中开设信息科技课程并组织研制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根据需要将编程教育有关内容纳入其中。
这里对标的是——2019年2月,教育部《 2019 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通知中提到:今年将启动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测评,并推动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再往前回顾,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 0 行动计划》,计划提出要充实人工智能和编程课程内容,推动落实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并将信息技术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更加广为人知的是,2017年7月,国务院下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明确指出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每年相关政策热点一经公布,就会引起社会各界及家长们广泛的讨论。紧跟着便是各省市的教育部门积极地响应教育部,贯彻实施多种政策来落实信息素养提升的行动,让编程教育和人工智能逐渐走进学校课堂。
从这些政策中,我们除了发现计算机科学在未来教育中的重要性之外,还能看到,编程教育正在呈现一个逐渐低龄化的趋势——从一开始的高等院校开设专业,到现在编程走进中小学课程之中。
造成这种现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未来的社会当中,随着计算机科学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们需要拥有处理庞大信息的计算思维,虽然不能具体到每件事情都使用算法去实现,但是需要有能够从计算思维的角度来处理问题的模式。
而这种技能和素养理应放在孩子黄金的学习期进行学习。之前受于学习背景和基础条件的原因难以开展,而现在智能设备的普及、教学方法的提升、学习模式的多样性、学习资料的云端化和教学工具的创新都在给计算机科学走进基础教育提供了沃土。
在信息时代下,我们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新的可能,需要拥有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人才能打破已知和未知的界限,因此培养了孩子认知未来世界的能力更显的尤为重要。
来源:河北省教育厅官网
以上是关于中小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中小信息,第一时间了解中小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中小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