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中小 » 中小教育新闻 »

国学课遭冷遇 师资升学影响因素大

国学课遭冷遇 师资升学影响因素大

唯学网 • 教育培训

2014-9-22 10:16

国学课

传统教育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传统教育在目前来看是非常稀缺的,而其实在今年3月,教育部已经做出了相应的对策。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学校分学段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目前,国学课已经走进北京50余所中小学校,上海、天津、长沙等地的不少学校也相继开设了国学课。

国学看似热热闹闹地走进了中小学,但日前一则消息却引发了人们对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反思—台湾版国学教材《中华文化基础教材》被内地一些中小学引进后,历经一年推广,如今响应者日渐寥寥。原本口碑不错的教材为何遭遇如此境遇?是教材本身出了问题,还是国学虚“热”?

目前,教育部门对国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材以及考核没有统一的规定,均由学校和授课老师决定。在中小学课堂中,国学教育主要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或者由老师在语文课堂上穿插讲授的方式进行。

而由于教师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国学培训,中小学国学教育的水平可能只能取决于教师的个人水平,但“一般教师国学修养并不高”。

在人大附中,国学教育主要是通过一些相关的选修课和文化活动来展开。“我去年在教研组的支持下,搞了一个‘读经班’,把各个年级中对国学感兴趣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在课外时间领着学生读国学经典,《论语》《道德经》一本一本、一字一句读并讲解、讨论,教材都是用最经典的古代读本,比如《论语》用朱熹的《四书集注》,《道德经》我用王弼注本。课时暂时是一周一节。”

人大附中早培班语文老师解村介绍:“六年级的老师会教对联和古诗词,以背诵为主。七年级(相当于初中一年级)开始音律学、对联常识和吟诵。我本人不是特别擅长吟诵,就给大家放录音,大家跟着唱,课堂气氛很好,孩子们都很喜欢。八九年级学生开始接触《论语》,专门有一个老师来教授。到高中部,学生就开始接触更多的经典了。”

“把国学教育与现代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并非易事,比引进教材更重要的,是思考现有的教学方式、师资力量乃至教育体制。”解村说。

国学难题的解决首先在于对题目的了解,“社会上一些教育机构、媒体对国学的理解偏差,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认识,进而也会对学校开展真正的、踏实的国学教育产生冲击”。另外,“国学在中学教育中的真正扎根,还有待于国学与升学发生具体切实的关系”。从教师层面来看,王强表示“当务之急,是鼓励、组织教师大量阅读国学典籍,学习国学,提高自身素质,以胜任教学任务。”

“国学教育应该培养德才兼备的人,其中,德是最根本的。可以说,国学教育的终极指向是德育。”他表示,“我们在国学教育中,一方面不能忽略读书,不能脱离文本去讲国学。这些东西都要从读书中扎扎实实得来,通过义理的辨析,字句的研究,方体会得深刻。另一方面,不能忽略实践,需要不断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使其知识与其心灵相触碰,用知识解决学生生命中的疑惑,才算是知行合一,将国学内化。”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了,如若获知更多关于教育考试的资讯,请随时关注唯学网,唯学网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做出相关报道。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