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金融“活水”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以来,河南省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财政金融局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健全地方金融监管,维护区域金融稳定,营造经济金融良性循环环境,助力推进济源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破解企业融资难
信贷办理效率持续提高,企业信贷得到有力支持。以“提升获得信贷能力”为出发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合理安排信贷支持计划,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持续推动普惠小微贷款增量、降价、扩面,助力稳企业保就业。充分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支持地方法人机构扩大支农、支小再贷款等政策工具使用。引导金融机构有效落实金融政策,鼓励银行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信贷支持,并结合地方工作实际强化信贷产品创新力度,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推动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截至2022年1月底,辖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65.2亿元,同比增长20.3%,增速较上月提高0.58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位居全省首位,对于为制造业、小微企业等提供资金奠定良好基础。
金融咨询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信息共享平台成效初显。济源示范区财政金融局联合各金融机构,优选综合素质高、沟通能力强的业务人员组建金融服务专家团队,为企业“融资+融智+普惠”提供咨询和服务,全面梳理查找影响信贷获得效率的原因,优化信贷流程,提高银行转贷效率,减轻企业融资负担。与省级金融机构积极沟通,统筹地方性金融服务共享平台、“信易贷”平台、银税互动平台、政府采购贷款平台等惠企优势资源,组织开展30余次平台应用推广会、培训会,切实发挥平台作用。
金融机构考核机制不断健全,“两增”“两控”有效落实。严格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考核,将银行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纳入政府管理资金存放激励,充分调动金融机构信贷工作积极性。出台地方性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小微企业指导意见,提高普惠金融对小微企业信贷的比重,严格落实“两增”“两控”要求,2021年,济源示范区金融机构人民币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8.6亿元,同比增长30.7%,超过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长率8.75个百分点;辖区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0.23个百分点,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0.39个百分点;有效推动了辖区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能贷”,切实实现融资成本明显下降、贷款难度进一步降低。
发挥财政金融职能作用,破解企业融资贵
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日益健全。济源市中小微企业“助保贷”管理委员会成立以来,财政先后出资6990万元设立融资担保基金,由政府、银行、担保公司三方合作开展助保贷和应急转贷工作,政府为企业在一定条件和时限范围内提供免担保费率增信贷款支持,银行根据政府融资担保基金存放比例放大10倍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助保贷”业务范围从工业企业扩大到全市中小微企业,2021年,共办理应急转贷业务102笔4.37亿元,助保贷业务29笔8893万元。济源市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作为示范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坚持“准公共产品”功能定位,严格落实金融惠企政策,先后3次降低担保费率,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放宽反担保要求,提高信用与保证类担保占比,降低小微企业、“三农”融资门槛,减轻企业反担保压力。
惠企降本措施成效日益凸显。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工作的通知》等,各银行机构多渠道扩大低成本资金来源,实施差别化的利率定价,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2021年,济源金融机构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0.09个百分点,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0.39个百分点。先后出台《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中小微企业应急周转金实施暂行办法》《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实施暂行办法》等,设立规模为1.7亿元的中小微企业应急周转金和风险补偿资金池,提高银行机构对中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撬动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额度,促进中小微企业规范经营、健康发展。
银行服务收费行为日益规范。严格落实小微企业服务收费“两禁两限”要求,规范和减免银行服务收费,禁止银行机构向小微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严禁发放贷款时附加不合理条件。
搭建多元化融资平台,破解企业融资渠道窄
落实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创业担保贷款给予一定贴息,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21年,兑现创业担保贷款贴息980.5万元,惠及2670人。出台相关管理办法,防范农业保险经营风险,保障示范区农业保险持续健康发展。引导辖区金融机构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抗汛救灾以及灾后重建服务保障工作,开发城乡一体化应急救灾贷款、同舟易贷、抗汛易贷、抗灾复产贷等专属信贷产品。聚焦乡村振兴,先后推出了“裕农快贷”“农险贷”“涉农经营贷”等多项信贷服务业务。2021年,涉农贷款新增9.67亿元,为300余个市场主体解决了资金难题。
此外,通过实施“万人助万企”,实现政银企对接常态化。2021年,累计对接企业350余户,签约授信放贷约43亿元,为企业提高融资便利度“牵线搭桥”。有效落实跨境人民币新政策,实现跨境结算便捷化。2021年,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收付业务479笔,涉及金额39.2亿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幅达132.4%,位居全省第一。强力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工作,基金撬动作用扩大。2021年,济源兴达城市建设投资基金、河南王屋山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河南兴豫生物医药创业投资基金、河南德瑞恒通高端装备创业投资基金有序运行,累积投资项目总额近24亿元,社会资本撬动杠杆倍数达到3.3。
来源:中国财经报
以上是关于金融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金融信息,第一时间了解更多金融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金融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