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金融 » 金融教育新闻 »

绿色金融,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绿色金融,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唯学网 • 教育培训

2016-10-10 11:13

绿色金融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不久前闭幕的G20杭州峰会上,在中国的倡议下,绿色金融首次被纳入会议议程,并形成了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此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备受社会关注。绿色金融作为一项创新的市场化制度安排,如何鼓励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怎样引导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下面让我们看一下。

转型升级需要绿色金融

青海百通公司贷款1.2亿元实施环保改造项目,节能减排效益明显

电视机越来越薄、汽车钢板越来越结实……这一切的改变,源自一种神奇的材料——高纯硅铁,生产这种高性能材料的青海百通公司,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高纯硅铁生产基地。

走在百通的生产厂区,看不到传统冶炼企业烟尘滚滚、火光冲天的景象,这里的烟气余热、粉尘、废水、废渣等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并循环利用。“我们基本实现了零排放”,百通公司总经理李明说。

然而,这样一家技术先进、产销两旺的企业,也曾面临停产的窘境。随着环境监管力度加强,百通公司需要大笔投入进行环保改造。“当时比较迫切的是上马余热发电改造和微硅尘收集项目,按照现在的要求,如果没有这些环保设施,企业早就关门了。”李明说。

据测算,仅建设余热发电改造项目就至少需要2亿元资金,凭公司的资金实力,根本无法进行这样的投资,需要银行贷款的支持。然而,申请材料递到银行,却屡吃闭门羹。银行普遍认为,百通所处的冶金行业,属于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加上企业营收低、抵押措施不完备、无担保等诸多原因,大都决定不予授信。

走投无路之时,企业听说浦发银行正在开展绿色信贷项目,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联系了浦发银行西宁分行。很快,分行行长冯存良带领绿色信贷考核组,对公司管理模式、工艺流程、环保方案等进行了零距离考察。“当时也是有压力的,毕竟其它银行都不认为这是个有前景的项目,加上公司下游的钢铁行业很不景气,按照传统的信贷审批条件,百通很难获得这笔贷款。”冯存良说,西宁分行反复考察后认为,该项目符合浦发银行绿色信贷要求,决定为百通争取信贷支持。

最终,西宁分行通过浦发银行绿色信贷专门审批通道,在1个月内完成了贷款审批,先后于2014年和2015年两次向百通发放贷款1.2亿元。5.2%的贷款利率不仅低于同业,甚至低于浦发银行内其它非节能项目的利率,仅利息百通公司就节省资金208万元。

2015年,百通共两期硅铁冶炼废气余热发电项目全部建成,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可全部导入发电设备用于能源再生。“现在百通每生产1吨硅铁,废气余热即可发电460度,大幅降低了企业的用电成本。”李明说。

跟踪监测显示,百通余热发电项目投产以来,年均发电量达到了1.1亿度,每年节约标准煤4.44万吨,同时减排二氧化碳约12万吨,公司因此每年增加利润1500万元。凭借着该项目给公司带来的成本优势,即使在下游钢铁行业十分困难的2015年,百通依然盈利2000多万元。

绿色信贷标准尚不明确

一个项目在这家银行是绿色项目,到了另一家可能就成了过剩产能项目

有市场基础又有发展前景,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这是目前企业和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的普遍评价。甚至不少学者认为,绿色金融已经上升为国家级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将是金融业发展的下一个“风口”。

青海绿草地新能源公司主要生产稀土锂电池和钛电池产品,这些产品能量是普通电池的3到5倍,而且无污染、可回收。“现在一般的流动资金贷款利率要上浮30%—40%,贷款期限通常只有一年,企业没法承受这么高的资金成本和频繁倒贷。”公司负责人王珑告诉声称,目前企业正申请绿色长期贷款,如果首期4000万元能够获批,将为企业降低成本超过200万元。

截至2016年6月末,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7.2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9%。其中,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1.69万亿元,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贷款余额5.57万亿元,不良率仅为0.41%。目前,全球只有三个国家有正式的绿色信贷统计,中国是其中之一。

“当前实际发生的绿色投资,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要实现我国治理环境污染的目标和在2030年或之前碳排放达峰目标的国际承诺,预计每年需要3万亿元到4万亿元的绿色投资。当前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绿色项目外部性的内生化、绿色项目期限错配、缺乏绿色定义、信息不对称以及环境风险分析能力缺失。

一位地方银监局干部声称,目前没有统一的绿色信贷标准,有些项目政府部门的意见也不统一,银行左右为难。比如水力发电项目,有的地方这个政府部门认为是绿色环保项目,发文要求银行给予绿色信贷支持,另一个政府部门则认为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坚持不允许项目开工,银行则无法判断到底该不该放贷。

“一个项目在这个银行是绿色项目,到了另一家银行可能就成了过剩产能项目,这种不同银行间各自为政的局面,让绿色金融的推进受到很大阻碍。”冯存良说,环保领域的很多项目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作为基层的分行,在具体判断一个项目时很难找到统一的标准,希望国家能够出台更为具体的政策,引导各商业银行准确界定绿色金融的资金投向,防止一哄而上可能出现的风险。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了,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您关注唯学网。唯学网是一个大型的教育培训平台,各种类型的教育讯息应有尽有,是您独一无二的选择。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