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想买一瓶水解渴时,大多都会走进便利店购买。相比较大型的购物商场,日常生活中,“小而美”的便利店更具备距离、时间、商品、服务等诸多方面优势,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
如:远离购物商场的居民区,购物者需要驾车前往商场进行采购,商场面积大,品种繁多,消耗了购物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账时还要忍受“大排长龙”等候之苦。
以上种种,使得那些想购买少量商品,或想即刻满足所需的购物者深感不便,需要一种能够满足购买者购买需求的小超市来填补市场空白。
1927年,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南方公司首创便利店原型。1946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便利店,营业时间为早上7点到晚上11点,自此,“7-ELEVEN”的名字诞生。
70年代末便利店模式登陆我国台湾,随后迅速发展。我国内地市场起步较晚,1995年才在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出现了一批外资背景的便利店,例如7-ELEVEN、罗森等。
不同于其它零售业态,便利店出售更多的是“时间”。在消费者眼中,便利店往往意味着便捷的选址、延长的营业时间、一站式购买、琳琅满目的商品以及快速的结账方式。
随着行业的发展,如今便利店几乎都是24小时全天候营业。面对房租和全天候营业的电费、人工费等成本支出,便利店24小时全天候营业为何成了业界常态呢?
同等成本下,24小时经营模式有利可图
便利店选址一般都会在人流量较大的商区或居民区,这样地方的房租也相对较高。如何在同等成本下实现价值最大,是便利店商家首要面临的难题。
1)、房租价值最大化
房租不分白天黑夜,对于店面不大的便利店来说,电费对成本的增加并不明显,并且储存食物的冷柜冰箱也需要24小时全天用电,保证食物的新鲜度。因此,延长营业时间就意味着更多的收入。
2)、夜间商家不只在卖货
大多数商家的配送工作都会安排在半夜进行,这个时段非营业高峰期,交通相对顺畅,物流效率和收货效率也都较高。
其次,夜间的人力用于店面整理、清洁维护,不会对顾客产生过多的干扰。
当然,在成本分摊的同时,也会增加一定的人工费用。24小时营业,意味着在人工安排上,要实行两班制。
在一些治安不好的地区,晚上至少要安排2人值班,这样每月人工就要多支付数千元。对于那些地段不好的便利店,24小时营业可能会适得其反。
夜间销售额与店铺所在位置也有很大的关系。处于商圈不太差的便利店,晚上11点到早上7点的销售额一般能占全天销售的30%,这个时间段消费的商品毛利率也较高,这也是便利店选择24小时经营的原因。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您关注唯学网。唯学网是一个大型的教育培训平台,各种类型的教育资讯应有尽有,是您独一无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