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是一国固有之学。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现在提到的国学,一般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唐宋诗词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不论是从狭义上来看,还是从广义上来看,儒学都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所占比例极大。因此,我们在学习国学的时候,儒学必然是必学内容。为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儒学,唯学网特别在国学栏目儒学展史专题为大家详细介绍儒学的历史发展情况、儒学的派别等,本篇将为大家介绍儒学中的史学这一学科。
儒家有一个重视编修历史的悠久传统。历代多数学者主张《春秋》这部国学经典著作中包含了经学与史学属性,《春秋》具有“义经而体史”的性质。]经学上的问题,同时即为史学上之问题。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但是孔子编修《春秋》,不单纯记载史事,而且也通过遣词用字的方法,体现出一套褒贬倾向,借此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称之为“微言大义”。司马迁继承了孔子用六经绍明世的理想,作《史记》这部国学经典名著。司马迁之后接续史书的传统由此发端,汉人效仿孔子《春秋》记录历史的叙事方法也被称为“春秋笔法”。由于历代儒家学者的努力,中国的编年史从西周共和元年(西元前841年)开始,一直到今天,一年也没有中断过。
宋代的《春秋》学对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宋代的春秋学,以胡安国为主。胡安国撰国学经典名著《春秋传》,主张讨伐夷狄,引史学入理学,崇尚“尊君父,讨乱贼,辟邪说,正人心,用夏变夷”。胡安国之子胡宏作《皇王大纪》这部国学经典著作用以弘扬道义,胡宏推崇邵雍《皇极经世》书,对于史料“事有近似古先而实怪诞邯悸者,则裁之削之;事有近似后世而不害于道义者,咸会而著之”。如需获得更多国学相关资讯,如国学资讯、国学人物、国学书苑、国学常识、国学机构等,敬请密切关注唯学网行业培训栏目国学培训频道,小编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