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湖南六合国学书院执行院长陈曦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学一词,古已有之,通常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但国学不仅仅是“之乎者也”,更应该学以致用,从中吸取力量,作为一种软实力来凸显,不能为学而学。
陈曦明表示,虽然对于国学的概念有很大争议,比如有说国学一般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也有说,国学即“以易学为根基发展出来的华夏诸子百家学术”。但争议归争议,近年来,国学的研究与传播却渐成星火燎原之势,这对积极传播中华文化、增强传统文化影响力是大有裨益的。他认为,国学不仅仅是“之乎者也”,更应该学以致用,从中吸取力量,作为一种软实力来凸显,不能为学而学。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国学力”的观点。
陈曦明认为,从国学到国学力,就是从有形到无形,从虚到实,从虚化到亮化,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比如,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意思是说,不必忧患别人不了解自己,应忧患不了解别人。我们就需要洞察力,在生活中运用,不要怨天尤人。学习贵在应用,归结于“力”的作用才有益处,否则读书无用。
“国学力”可分为精神力与物质力。人的精神、信仰及抱负非常重要。而物质力,则是事业成功的基础。陈曦明表示,这需要慢慢体会。他有个艺术主张叫“逢二则变”,即碰到雷同的字或笔画,就自然产生变化。在生活中为阴阳之变,而在国学中则为机智之变,山无常态,水无常形,世事亦如此。
陈曦明最后表示,传统文化要讲传承,学脉不断,文化不灭,中国文化才能复兴。所以,在当今大力倡导社会和谐的前提下,有必要大力弘扬传统经典文化。
如需获得更多国学相关资讯,如国学资讯、国学人物、国学书苑、国学常识、国学机构等,敬请密切关注唯学网国学培训频道,小编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