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国学 » 国学教育新闻 »

国学教育需理性观察

国学教育需理性观察

唯学网 • 教育培训

2014-11-6 09:49

国学

教育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应该进行传承,而近日,国学的迅速升温,从小学到大学,都相应的开设了国学课程,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系统教育、研究与传承,历代逐渐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国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 学记》)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复兴,国学迅速升温,从高等学府到市井民间,从大学中的国学院,延伸至中小学。匡正人心、教化青年是它们主要的办学旨归。

在杭州经典诵读读书会发起人杜慧娴的本子上,记录了这个以亲子读经为主体的民间草根组织的开点排期表:今年上半年新开了3个公益诵读点,9月要开3个点,10月的开办点也落实了。杜慧娴介绍,成立2年来,公益诵读点增至11个。

国学教育需理性观察

国学教育需理性观察

杭州青蓝青华实验小学一直探索国学教育特色,校园里设有“古朴印章”、“典故曲廊”、“青花大碗”、“五常廊道”……这些与国学相关的文化装饰,发挥的不仅仅是景观的作用,更从环境氛围上让学生体会到国学文化的魅力。

近年,国学教育的触角越来越多地向学龄前孩童延伸。针对最近幼儿国学热的网络调查显示:坚决支持孩子进行专业“国学启蒙教育”的家长,占15%,反对的占10%;抱观望态度的家长,占75%。支持者认为国学是精粹,热衷于让三五岁的幼儿诵读《三字经》、《论语》等。反对者则认为一味地死记硬背,束缚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在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的南国花园小学,校长娄平介绍,学校已将国学教育纳入一整套课程体系之中,“古礼新韵”版块试图通过礼仪教学和礼仪操,让仪式性的东西潜移默化于孩子的心中;“阅读雅诵,风骨铿锵”版块则通过对古文诵读和博文妙解强化学生对经典的感悟。

国学的回归,顺应了转型期中国社会心态的召唤。“转型时期,社会心态与文化失范是正常的现象,在应对这种挑战方面,人们可以借助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精神,变得更为超越,更加睿智。”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黄朴民说。

较之下,学科困境是更大的困境。虽然如今北大、清华、人大、复旦等高校都设立了国学院或国学研究院,但迄今为止,国学仍不是一级学科,国学作为学科既无“户口”也无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机构。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教授等国学专家呼吁,尽快为国学“上户口”,并为国学的传承立法。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了,如若获知更多关于教育考试的资讯,请随时关注唯学网,唯学网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做出相关报道。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