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国学 » 国学教育新闻 »

富强是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是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唯学网 • 教育培训

2015-6-8 13:21

国学

价值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民富而国强,才是一个国家的真正富强,富强不仅仅代表着一个国家,在中国的历史岁月中,富强也代表着国学的发展。富强往往是和贫弱相对应,富强在国家层面的价值观上作为首要目标被提出。国家强盛,是这个国家人民的生活保障,民富和国强是相互成就、互为表里的一对概念。富强是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富

国学的民富在论述的是一种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两层保障:丰衣和足食。

丰衣足食在我们当代的生活中是生活的必需品,然而世界部分区域的长年饥荒,我们就知道,丰衣足食、物阜民丰,这实在是非常可贵的幸福,是民富的最基本体现。

所以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描写他幻想中的世外桃源时就形容道:“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他幻想着,有一方乐土,人们在那里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这样的平实生活就是陶渊明心目中的理想国了,就可以令男女老少怡然自得。

到了清代人们的诉求依然如此,清初的艺术家李渔在他的《闲情偶寄》里就说:“谓一朝富有,男可翩翩裘马,妇则楚楚衣裳。”衣冠楚楚,宝马香车,民众这样的生活就是社会富有的表现,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当下每一天的车水马龙,每个人的衣着鲜亮。

丰衣足食,这是生活富足的层面;而真正的民富,还要追求生命富足的层面——也就是在物质富足之后的精神富足、也就是经济富足之后的文化富足。因此孟子在对梁惠王的论述中,说完衣帛、食肉、无饥,就马上说到了文教,他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孟子心中,给民众以教化,让大家懂得礼仪规范、仁义道理,这是民富的更高表现。

而孔子把这层意思说得更清晰,《论语》里就记载说:“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孔子看到卫国人口众多,就说,应当使人民富裕,富裕之后,就要给人以教育。就此,孔子提出了社会要经由民富而文昌的必要顺序。

所以我们就能够领会一个民族提倡文化兴国、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性:文化教养标识着民富的层次。

没有建立起稳固的精神家园,人的心灵就不能算是找到了安居乐业之所;没有文化滋养的心灵沃土,人的生活就不能算是充实富足。因此《易经》会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文化人的过程,就是文明推动的过程,就是文化兴国的过程,就是学习和提升的过程,就是构建精神家园的过程,就是社会经由民富而至文昌的过程。

所以,民富的含义有二:需要生活的富足,也就是物质富足,丰衣足食;更需要生命的富足,也就是精神富足,以文化人。

国强

如果说,一国的财富,主要是由经济和文化组成的;那么,一国的强盛,主要是由政治和军事构成的。

政治的强盛,体现为对内的国家统一,以及对外的国际影响力。中国历史上不断重复着虽合久必分、但分久必合的规律,对江山一统的追求成为了国家层面的战略,因为历朝历代的政府都深深认识到国家统一的重要性。疆土归一、政权稳定、民族团结,才能使国内资源形成合力,形成势不可挡的大国力量。

纵观历史上但凡长治久安的王朝,一定都是总体来讲国家统一、疆域辽阔、民族相安的时代,比如汉、唐、明、清,九州一统、天下归心,这是所有朝代的政治任务,也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正因此,分裂祖国的行径才是那么地不可饶恕,因为国家分裂、政治飘摇,削弱的是民族的整体实力,损害的是每个人的生活保障,造成的是历史发展的困境甚至是倒退。

九州同心后,国家便可向外谋求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中国古代社会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是“万国来朝”、是“大国气象”,是期盼在国际关系中成就政治上的足够权威。然而对外强盛之后的这个政治共同体,在中国古人看来,又不是以对世界的称霸、对区域的强权为诉求,而是以“四海一家”、以“互通有无”为追求,是以自身的强大来赢得彼此尊重、以国家的强盛而有余力回馈他国为荣。所以强盛王朝所沿袭的优异传统,是保护附属国家、优待远方友邦,是输出灿烂文化、给出丰富物资,而不是强势凌人、干涉他国内政,或者仗势欺人、贪婪开疆扩土。

中国文化认为,政治的强大,表现为一种自尊自重、自省自强的自信力,是像孔子信心满满说的“虽百世,可知也”——只要遵从历史的得失经验,百代之后的社会情形也可以掌握——虽然孔子这里论述的是礼仪制度,但是我们可以将礼仪之邦的精神引申为影响社会的结果。中国文化认为政治强大的根本,在于规范自我的风度,而不是凌驾于人的霸权。

如果说政治强大的形态,有外放型也有收敛型,那么强盛的军事状况,就常常被人理解为血脉贲张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其实军事强大的理想状态,应该表现为维持稳定的静态守备,而不是冲锋陷阵的动态进攻。

兵强马壮,威仪赫赫,声名远播,令敌人不敢来犯,这就是“强军梦”的终极追求;而使家国沦陷于战火,并不是军队建设的本来目的。

中国传统的“强军梦”,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兵不血刃,是不战而胜、是杜绝穷兵黩武;而一旦不可避免地开战,又是“上下同欲者胜”的所向披靡,是为国效力、马革裹尸,是同仇敌忾、与子同仇。

所谓泱泱大国,不仅仅是看起来人口多、收入多、土地多、资源多,而是要在国家形象上体现出精神之大、责任之大、气度之大、实力之大。

政治的统一、军事的完备,这两方面共同构成了国家强盛。而国家强盛的内在自信和持久保障,又是以强而不霸、盛而不骄为智慧准则,这也是中国文化里中庸之道的体现。

所以说到“富强”,我们所期待的是一个民富而国强的中国,是经济富庶、文化昌盛、政治强大、军事强健的国家。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如果我们在追求生活富裕的道路上,同时兼以文化修身;如果在我们关注领土纠纷的爱国之心里,还坚决拥护着国家主权完整——那么,中国的富强,有你,也有我。

以上内容是关于富强是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介绍,考生如若获知更多关于国学的资讯,请随时关注国学栏目,小编会在第一时间为考生发布相关的报道。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