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国学 » 国学教育新闻 »

国学元小令《外家南寺》鉴赏

国学元小令《外家南寺》鉴赏

唯学网 • 教育培训

2016-5-9 15:01

国学

《外家南寺》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国学历史中,元文化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实现大一统得国家,当时的文人经历战争,不同文化的洗礼形成了当时独特的文学创作风格。下面为大家介绍国学大师元好问的《外家南寺》。

郁郁秋梧动晚烟,一夜风露觉秋偏。

眼中高岸移深谷,愁里残阳更乱蝉。

去国衣冠有今日,外家梨栗记当年。

白头来往人间遍,依旧僧窗借榻眠。

《外家南寺》直抒国破家亡的深悲:晚年回到外家,南寺的僧舍、林木依旧,但国事、人事全非,将一个金末遗民的盛衰之变、沧桑之感表露无遗。而在这首【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小令中,作者似乎陶醉在这隔断红尘、年成丰饶的世外桃源之中。作者在其中醒赏明月,醉沐清风,不事生产也不过问泾渭清浊,牛来马走,很悠闲,也很淡漠。实际上,两者的感情是一脉相通的——都是在洒遗民之泪,抒亡国深悲。后者外似悠闲,实一腔酸楚;看似淡漠,然家国之恨无时不戚戚于心。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有首词,写他饱经人生坎坷后的心理感受,词中写道:“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可以作为这首诗的一个很好的注脚。《红楼梦》中有句诗云:“淡极方知花更艳”,这种貌似悠闲、淡漠的感情表达方式,忧愤却显得更为深广,表现手法也显得更为婉曲。

以上是对国学文化的介绍,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国学方面的知识请关注唯学网。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