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导向下企业财务管理方法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具有密切联系和天然共性。提升内控水平,有利于保障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而强化财务管理,则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推动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近年来,虽然企业对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但是由于制度层面、技术层面、人员层面的限制,财务管理水平不高,内控目标难以实现。在这一背景下,探究基于内控导向的财务管理优化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授权审批控制
在办理相关财务业务时,除了日常的基本业务,对于涉及大额资金或者是特殊支出项目,都需要提前获得上级主管人员的授权。授权审批作为落实内部控制的一种常用方法,其作用主要是降低业务办理的法律风险,形成了“双保险”,避免了因为财务人员实务操作或违规操作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或法律负担。特殊情况下(如特殊事项导致的大额支出),还需要引入“联签制度”,由至少3名以上的管理层人员共同决策。财务管理人员在得到授权审批后再按照领导意图完成资金支配,保证决策科学性和内控时效性。
二、财产保护控制
维护企业资金、资产安全,既是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之一,同时也客观反映出企业内控水平的高低。基于内控导向的财产保护控制,主要通过两方面来实现:其一,财务管理人员要定期做好财产清查与盘点工作。以财产采购、使用记录作为参考,对比盘点信息,核对账实是否相符。如果账实不一致,在进行复核的基础上明确问题所在,保障财产安全;其二,严格执行部门制度,对于非相关人员一律不得经手企业财产的处置工作。
三、监督考评控制
引进监督考评机制,有助于激发财务人员的工作动力和奉献精神,在本职岗位上恪守准则,严格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落实好财务管理要求和内部控制任务。将监督范围扩大至财务管理的全过程,除了事中监督外,还要重点做好事前防范和事后反馈。
在监督的基础上,实行配套的考核评估机制,保证评估指标尽可能的详细,且符合财务管理的特点。以最终的考核结果作为发放奖金、职务调整的重要依据。随着监督考评体系的日益成熟,内控导向下的财务管理也会发挥更为理想的价值。
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常用的经济管理工具,内控力度的强弱将会对企业的经营效益和长远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提升财务内控水平已经成为企业应对新常态,进而谋求发展可持续的一种必然选择。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联系密切,树立全员参与内部控制的意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创造良好内控环境,引进内部审计提升内部控制实效,成为现代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有效策略。
来源:小陈财经4
以上是关于财务管理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财务管理信息,第一时间了解财务管理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财务管理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