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供应链管理简述
供应链,即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者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还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带来相关的效益。 供应链管理是指对供应链涉及的所有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四个主要领域:供应(Supply)、生产计划(Schedule Plan)、物流(Logistics)、需求(Demand)。在这四个领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供应链管理细分为职能领域和辅助领域。职能领域主要包括产品工程。产品技术保证、采购、生产控制、库存控制、仓库管理、分销管理。而辅助领域主要包括客户服务、制造、设计工程、会计核算、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由此可见,供应链管理关心的并不仅仅是物料实体在供应链中的流动,供应链管理注重总的物流成本和用户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并且寻求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供应链体现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熟与发展之中,通过供应链管理的合作机制(Cooperation Mechanism)、决策机制(Decision Mechanism)、激励机制(Encourage Mechanism)和自律机制(Benchmarking)等来实现满足顾客需求、使顾客满意以及留住顾客等功能目标,从而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标:社会目标(满足社会就业需求)、经济目标(创造最佳利益)和环境目标(保持生态与环境平衡)的合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市场正在趋于一体化,全球经济和信息也在趋于一体化,企业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挑战。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光纤和卫星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实现技术、信息压缩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的迅速发展,对大量信息进行迅速、准确、高效的传递和处理已成为现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合理的供应链管理一体化才得以更好的实现。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思想。强调每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当今人们谈论的共同话题。为此,要清楚的辨别本企业的核心业务,然后就要狠抓核心资源,以提高核心竞争力。
第二,非核心业务都采取外包的方式分散给业务伙伴,和业务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关系
第三,供应链企业间形成的是一种合作性竞争。合作性竞争可以从两个层面解释。一是过去的竞争对手互相结盟,共同开发新技术,成果共享;二是将过去由本企业生产的非核心零部件外包给供应商,双方合作共同参与竞争。这实际上也是体现出核心竞争力的互补效应。
第四,以顾客满意度座位目标的服务化管理。对下游企业来讲,供应链上游企业的功能不是简单的提供物料,而是要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服务。
第五,供应链追求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和组织流的集成。这几个流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都是会发生,但过去是间歇性或者间断性的,因而影响企业间的协调,最终导致整体竞争力的下降。供应链管理则是强调这几个流必须集成起来,只有跨企业流程实现集成化,才能实现供应链企业协调与做的目标。
第六,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目标管理
第七,更加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过去一谈到物流,好像就是搬运东西。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的作用非常重要,因为缩短了物流周期比缩短制造周期更加关键,而实际上缩短物流周期所取得的效益往往更大。
所以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一种从整体上响应最终用户的协调性,没有物流,供应链中生产的产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得以实现,然而反过来,没有供应链的生产环节就没有物流,生产是物流的前提与条件。从本质上讲,物流不创造价值,只增加供应链成本,因此存在一个“最小物流费用问题”;物流强调的是过程,物流运动及其管理的控制作用是由供应链中的信息流来完成的,信息互动使高效率供应链和物流活动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