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色亦称音品,是发声体在振动时,由于声波的波形及泛音数量的结构,相对强度不同而形成的音的一种特质,它主要是由基音和音的比例关系来决定的。古筝属弹拨乐器类,它的基本的音色是手指在最好的触弦点弹奏,使筝弦达到最佳的振动状态,从而发出清晰、圆润、结实、富有弹性的声音。对于古筝而言,在同一根弦上,用不同的指法、不同的弦段、不同的触弦角度和速度,都会产生不同的音色。本文将从触弦方式变化、义甲触弦深浅变化、手指用力部位的变化来讲述演奏方法对古筝音色的影响。
首先,触弦方式变化对古筝音色的影响。首先需要明确一点,触弦时的力度,速度和弦段的选择,要根据乐曲的需要而定,不能一概而论,恰当的触弦方式是正确表现乐曲音色的关键环节。需要强烈的音响效果时触弦的力度要大,触弦的速度要快,弹奏的位置在距前岳山2厘米左右的弦段上;需要柔和而丰满的音响时,用中强的力度和中等速度触弦,弹奏的位置在距前岳上3厘米至4厘米的弦段上;需要轻柔、空旷、朦胧的音响效果时,用中弱的力度,较慢的触弦速度,在中、低音区弹奏的位置在距琴码约3厘米左右的弦段上。
其次,义甲触弦深浅变化对古筝音色的影响。基木触弦点是甲尖至胶布的三分之一处,这是古筝的音色柔和、饱满;触弦较深,义甲与琴弦接触的面积人,音色较为深沉、厚重;触弦较浅,义甲与琴弦接触面积小,音色轻快,颗粒性强,适用于快速轻盈的快板。这里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音色的产生与变化所需要的条件是多元素的,演奏者获取理想音色的手法也是综合的,而非单一的一种。只有当触弦角度、而积与触弦位置、过弦速度、力度等相结合,才能有效地获得我们所想要的音色。
最后,手指用力部位的变化对古筝音色的影响。古筝演奏的基本发力点在于手指尖,但由于乐曲风格不同,情绪不同,演奏时就相应的需要变化用力部位。例如演奏河南筝曲,要求音色刚健、硬朗,就应把手指用力部位放在手指的根部关节,以增加力度,这样发出的音便刚劲有力:演奏浙江筝曲,要求音色柔和、委婉、灵巧。这时就不能把发力部位放在手指根部关节,而应放在手指第一关节。力度相应减小,发出的音则柔和,轻巧。
(如需获得更多古筝相关知识点,敬请密切关注唯学网文艺体育栏目乐器培训频道,小编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关报道!本频道包括古筝、笛子中国民族乐器的各种常识、知识点及最新新闻资讯,还包括各种古筝培训课程、琵琶培训课程等学习资讯,欢迎广大乐迷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