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头疼脑热经常出现。摸着宝宝滚烫的额头,作为父母总是十分焦急紧张。很怕一旦治疗不当便极有可能对宝宝的身体产生无法挽回的不良后果。所以宝宝发烧怎么退烧?发烧多少度该吃退烧药?宝宝反复发烧会不会影响智力?
宝宝发烧是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症状,也是许多父母比较感到困惑和焦急的问题,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叫发热:
发热(fever)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是小儿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正常小儿腋表体温为36℃~37℃(肛表测得的体温比口表高约0.3℃,口表测得的体温比腋表高约0.4℃),腋表如超过37.4℃可认为是发热。
在多数情况下,发热是身体对抗入侵病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正在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个过程。体温的异常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但发热过高或长期发热可影响机体各种调节功能,从而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因此,对确认发热的孩子,应积极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小儿的正常体温可以因性别、年龄、昼夜及季节变化、饮食、哭闹、气温以及衣被的厚薄等因素影响有一定范围的波动。体温稍有升高,并不一定有病理意义。在小儿体温升高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神态和举止。体温在38℃,神情呆滞的孩子,和体温在40℃,但仍然顽皮的孩子相比,前者更值得关注。而机体抵抗力低的孩子,纵使患了严重的疾病,很可能也不会发热。
那么哪些原因会引起宝宝发烧呢?
1.体温受到外部环境变化影响时,极有可能发烧。如缺水、天气炎热时穿的衣服过多、房间里空气不流通等等因素。2.患上感冒、喉咙发炎、气管炎或其他疾病时,极易引起发烧。3.接种疫苗也可能在24小时内引起短期低热。
引起发烧的因素繁多,并且发烧也只是疾病的症状之一。在宝宝发烧时,父母们不应该一味地处理发烧,而是听从医生建议,认真找出引起孩子发烧原因,从而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小孩子发热应该避开那些误区?
1.发热先捂捂发热的宝宝往往肢体循环变差,摸上去手脚冰凉,这时候家长往往就以为手脚冰凉是穿的不够,继而给宝宝捂得更厚实,但是宝宝汗腺不发达,往往越捂越热,严重还会造成脱水。因此,正确做法就是当宝宝手脚冰凉时才适当保暖,如果手脚暖和就要解开宝宝衣服来散热,同时多给宝宝喝水,以免脱水。
2.酒精擦拭降温一般来说,物理降温的方式往往在中低度的发热中降温是最有效的,而有些家长就错误以为酒精挥发会带走身体上的热量,实不知这样做违反了发热调节机制,不仅无效,而且还可能使患儿发生颤抖,加重其他(如肺炎、发热性惊厥)等疾病的发生。正确做法是:温水擦浴颈部、腋窝及腹股沟等处。
3.发热不能洗澡、吹空调和风扇有些老人认为宝宝发热就不能洗澡,不能吹空调,不能吹风扇,否则容易受寒使病情加重,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科学的证实。小孩子发热怎么退?
宝宝发烧时,新手妈妈们总是手忙脚乱,急切地希望赶快退烧。那么到底应该怎么退热呢?一般来说,宝宝发热按照体温高低会分为四档:体温在37.5℃-38℃之间称为“低热”,38℃-39℃之间称为“中热”,超过39℃则称为“高热”,41℃以上则是“超高热”。
如果宝宝精神状态良好并且体温不高时,上面我们提到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来退烧。物理降温方法主要有:温水擦拭或温水浴、毛巾湿敷等,具体操作如下:
1.温水擦拭或温水浴、毛巾湿敷
家长可以用温湿的毛巾多次反复擦洗宝宝的身体或者给宝宝洗个温水澡,从而促进体表散热。期间,父母要注意重点擦拭的位置主要是:头部、颈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部位。在擦浴时注意不要着凉喲!
2.适当用药
如果宝宝的腋温达到38.5℃,并且在尝试物理降温后却仍然发热不退,那么父母就需要及时考虑服用退热药,否则发烧情况就会很容易变得更加严重。需要注意的是,若是此时服用退烧药不能立即缓解,很可能导致高热惊厥;而且对于有高烧惊厥史的病人,提前使用退热药控制病情。适合宝宝退热的药物有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两种选择。
3.及时补水
除了基本的物理降温、药物退烧之外,父母一定要反复多次给宝宝喂水来补充水分,从而促进新陈代谢带走体内热量。尽量让宝宝卧床休息,并且全程密切观察他的情况,发烧温度过高或者高烧不退时,一定要去医院就诊。反复发烧会影响智力吗?
宝宝反复发烧,爸爸妈妈们既心疼又焦虑,担心“宝宝发烧会烧坏脑子”。
事实上,只有脑膜炎、脑炎等疾病导致脑质受到破坏时,才有可能造成感官机能或智能受损,并不是发热导致宝宝变聋或变笨。与成人相比,宝宝体温控制中枢的稳定性较差,轻微的病毒感染就有可能导致发烧40℃以上,大家不要太惊慌。
通常来说,人体的体温很少会超过41℃。而脑细胞的耐高温极限是41.6℃,一旦超过这一温度,脑细胞蛋白质才会变质。宝宝发烧超过41℃的情况很少见,大家请放心。一般宝宝发烧注意按情况给予适当的降温措施,如果持续发烧不退,精神状态不好就要及时就医了。
来源:网络
以上是关于婴幼儿教育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婴幼儿教育信息,第一时间了解婴幼儿教育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婴幼儿教育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