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幼师”,先认清“学前教育”与“幼师”,两者存在明显差别
如今,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师队伍待遇提升,教育行业成为就业市场热门行业之一,每年报考教师的学生数量明显有所提升。幼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一员,受欢迎程度相对也比较高,特别是在近几年。
然而,事实上,“学前教育”与“幼师”虽被统称为幼师,但两者存在多个方面的差别。因此之于想要报考此职位的学生,先了解清楚再报考会比较好。
学前教育与幼师,教授孩子年龄不同,教学内容有所差别
学前教育与幼师存在的第一个区别是,他们面对的孩子年龄有所不同。普遍意义上,接受学前教育的孩子,年龄一般在0-6周岁;而幼师教授的孩子,年龄则是在3-6周岁。因此,之于后者,通常意义上,不被允许教授0-3周岁的孩子。
原因在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大脑发育、表达能力、肢体协调能力、心理特点等均有所不同。对于0-3周岁的孩子,相对而言,在身心发育方面会比3-6周岁的孩子不完善一些。因此,老师的教课范围、教学方式、传递的知识等方面会有所差别。
一般而言,对于0-6周岁的学前教育,因面对的孩子年龄相对更广,老师的授课内容也会更繁琐,包括从立规矩到才艺教学等。
在某一档综艺节目中,明星去乡村小学支教,其中就有四位明星被分到了学前教育班级,担任老师。当时校长就说了一句话,他说,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正是立规矩的时期,因此需要性格稳重的人去担任。而这四个人的年龄都比较大,性格方面也相对沉稳。
在他们短暂的支教活动中,可以看到,于学前教育的孩子而言,日常的授课内容就是跟孩子互动、玩游戏、教授才艺、寓教于乐中传递知识等。
因此,从上述也可以看出,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师,并非人人都适合,需要具备某些方面的能力。
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师,需具备这三个方面的能力
不可或缺的耐心
6周岁以下的孩子,因表达能力比较弱,所以在遇到问题时,会因不知如何正确表达,而选择哭闹的方式,或者有些孩子会因缺乏安全感而不善于表达,问他们问题时,他们会比较紧张、沉默……这就需要担任幼师的人,具有充足的耐心,耐着性子跟他们沟通、相处。
开朗性格的加持
相较于性格沉闷、内向的人,性格开朗的人,其实更适合担任幼师,或者一个人虽说性格内向,但是面对孩子的时候,会把积极的阳光正能量传递给孩子,其实也是可以的。孩子的内心还未成熟,他们对这个世界依然抱有幻想、好奇,开朗的性格会让他们建立起对这个世界的积极理解,从而构建自己的美好未来。
与孩子的沟通能力
孩子的思维天马行空,想法五花八门,想要与他们沟通,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可这需要对幼儿心理有一定的了解,最好是学习一些专业知识,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为什么会这么想,以及怎样积极的正面引导他们。
上文提到的那个综艺节目中,短暂担任学前教育的四位明星幼师,在处理跟学前儿童的关系时,常常会因不得其法而无法下手,有时候面对孩子们的吵闹,也是无可奈何。
这就是需要掌握一定幼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而对于想报考“幼师”的人,也要记住,学前教育与幼师的就业范围同样存在差别。
学前教育与幼师,就业范围不同,报考需谨慎
从大体上看,学前教育与幼师,其实就业方向并无太大差别,无非是教授孩子的年龄阶段存在不同,均可去学校从事幼师工作。只不过对于学前教育,除了在学校担任教师之外,还可去早教兴趣班担任老师等。相对而言,学前教育就业范围会更广一些。
与此同时,这两者幼师在招聘时,均对学历与能力有所要求,特别是在一线城市任教的优势,虽说工资待遇方面会更优越,但同时对学历、能力相对也比较高。因此,建议有意向报考的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现代化建设的培养人才,是教育强国的中坚力量。不论是学前教师还是幼师,只要面对着台下的孩子,都需要具备师德的基础上,保持耐心、负责,更好地维护与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来源: 菁菁教育分享
以上是关于学前教育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学前教育信息,第一时间了解学前教育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学前教育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