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幼师成为“优师”
“以前我给孩子选择幼儿园,首先看园内环境、硬件设施等,但现在我觉得师资是首要的”
师资不足
高质量办园遇难题
“以前我给孩子选择幼儿园,首先看园内环境、硬件设施等,但现在我觉得师资是首要的。”7月22日,合肥市民张女士对记者说。
张女士儿子今年6岁,女儿2岁半。暑假前,儿子刚从一所民办幼儿园毕业。“在园3年间,孩子几乎每年都要换一位老师。有的考编走了,有的另谋他职。”张女士说,“频繁流动的师资对孩子的心灵会产生一定影响,每换一次老师,孩子就要适应一次。”张女士女儿即将上幼儿园了,她将好好为女儿物色一个师资稳定、质量有保障的幼儿园。
随着生育政策放开,适龄儿童数量不断增加,学前教育受到广泛关注。据教育部相关统计,2021年全国幼儿园在园幼儿数达到4805.2万人,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了88.1%,学前教育实现了基本普及。但是,由于学前教育基础弱、欠账多,幼师队伍建设仍面临核编补充难、待遇偏低、队伍不稳定等问题。
幼儿园应全面落实“两教一保”,即一个班级配备两名专任教师及一名保育员。但记者在合肥、淮南、安庆、宣城、黄山等地采访发现,一些民办园和乡村幼儿园很难达到相应标准。“受限于经费和保教人员短缺,幼儿园只能做到一班一位教师、多班一位保育员。”皖北某县乡镇幼儿园园长告诉记者,这种情形在她所在的地区并不少见。
省政协委员蔡荷芳认为,当前不少幼儿园面临幼师“卡脖子”难题,城乡、地区以及不同性质幼儿园师资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一方面幼师专业人才供给不充分,另一方面受待遇、发展等因素影响,幼师资源分配不均衡,“以池州市为例,经过调研发现,池州市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的最大差别是教育资源不均衡,具体体现在教师的待遇、继续教育、社会保障等。”
为缓解师资难题,我省不久前出台了《安徽省“十四五”学前教育提升行动计划》,将通过加强教师配备、培养培训、教职工权益保障等措施,强化师资保障,提升队伍建设水平。
“今年,公司下属的一所幼儿园一下流失了几名青年教师,均去了公办园,待遇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待遇不高
人才流失成常态
如今,黄雅倩在新园所工作起来十分起劲,“待遇有保障、成长上有通道,在新地方我能感受到职业的成长。”
黄雅倩是合肥市湖南路幼儿园的一名教师。2017年,黄雅倩大学毕业后便顺利进入一家公办幼儿园。由于没有编制,她发现和其他有编制老师相比,收入差距很大。“同工不同酬,感觉没有盼头。”后来,她跳槽到了如今的幼儿园。去年,一次集团内部竞聘,她成功当任幼儿园的教务主任。
黄雅倩说,当幼师其实很辛苦,每天从早上7点半左右入园后便开始一天无休的工作,上活动课、看午睡等,神经始终紧绷着。而幼儿放学后,她还需要经常和家长微信、电话沟通到很晚,“假如在待遇、发展上再不能得到保障,跳槽去寻找更好的工作也是正常现象。”
待遇低、保障少、流动性大,一定程度上成为当前学前教育幼儿教师的整体现状。“我们幼儿园是企事业单位开办的幼儿园,相比于公办园,待遇上还是差一点。”江汽公司幼儿园负责人单珊说,“今年,公司下属的一所幼儿园一下流失了几名青年教师,均去了公办园,待遇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据2020年调查,全国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月平均工资为6495元,非在编教师为3523元。由于待遇差,幼师职业社会吸引力低,队伍稳定性不强。同时,部分差额拨款的公办幼儿园还需自聘教职工,给幼儿园的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压力,幼儿园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公立幼儿园本质上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一学期每生保教费是1600元,基本用于学生日常开支,再支付聘用幼师工资,压力颇大,导致聘用幼师待遇普遍不高。”黄山市示范幼儿园园长姚红说。
工作压力大与回报不理想这对矛盾,导致很多幼师纷纷离职转行,也令不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对幼师职业望而却步,亟需采取相关保障措施,吸引和留住人才。
“除了在编制上努力‘挖潜’,还需创新机制,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相适应的用人制度”
创新机制
幼师队伍强起来
根据《安心托幼行动方案》,2022年底前,各地要进一步深化完善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管理团队编制保障办法,为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强化要素保障。
记者注意到,早在2020年12月,省委编办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印发实施《关于创新体制机制 加强公办幼儿园教职工队伍建设的意见》,探索推行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管理团队编制保障法”。各地积极落细落实,取得一定效果。如宿州市按照“管理团队编制保障法”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2900余名;蚌埠市按照“管理团队编制保障法”核定市区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172名。“各地通过‘小团队、大服务’保障模式,以高质量编制资源投入,稳定公办幼儿园发展核心团队,激发机构编制保障的引领撬动作用。”省委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在编制上努力‘挖潜’,还需创新机制,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相适应的用人制度。让幼师人才招得来、留得住,无非从待遇、发展和情怀三方面来保障。”合肥市包河区文投公司党委委员陈冠男介绍,2019年,包河区教体局牵头,创新办园体制机制,由区属国企包河文投公司全资子公司合肥九狮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担任举办主体,释放了幼儿园办园活力,逐步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用人制度。
据了解,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包河文投公司实行集团领导下的园长负责制,从管理层到班级架构,采取新老搭配、组建AB岗的形式,结对互助;另一方面,集团内部打通人才选拔和晋升渠道,通过竞聘、轮岗等形式为优秀教职工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学习交流平台。
良好的专业素养是保证幼师待遇不断提升的关键因素。蔡荷芳认为,当前,我省幼师职前与职后协同培养机制尚未形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她建议,“要统筹规划,建立健全民办园教师培训和研修制度,引领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比如地方政府与当地高校协商,对民办教师分层次、分批次进行订单式培训。同时,建立长期的‘园对园’对口支援帮扶体系,委派公办园优秀教师到民办园支教,鼓励民办园教师深入示范园,全程观摩、体验常态保教工作等。”
来源:安徽日报
以上是关于学前教育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学前教育信息,第一时间了解学前教育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学前教育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