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报关员 » 讲义专题 »

报关员考试章节讲义:海关稽查制度

报关员考试章节讲义:海关稽查制度

唯学网 • 教育培训

2013-9-27 11:38

报关员考试

报关员考试讲义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报关员考试每年举行一次,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11月份。2013年报关员考试时间为11月3日。唯学小编应广大考生需求,特整理了报关员考试章节要点内容,主要介绍了海关稽查制度,以便考生抓住重点,认真复习。具体内容如下:

一、海关稽查概述

(一)海关稽查的含义

海关稽查是海关在规定的期限内依法对被稽查人的会计账簿、会计凭证、报关单证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和有关进出口货物进行的核查,以监督被稽查人进出口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对此,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海关稽查的含义:

1.海关享有依法实施稽查的权力。海关稽查的执法主体是海关本身,而不能为其他机关、组织所代替。《海关法》第四十五条将海关稽查制度以法律形式予以确认,使海关稽查有了法律授权。而《稽查条例》则是对实施稽查时海关享有的权利、义务等实体性和程序性规范的内容作出的具体规定。

2.海关稽查具有特定期限。海关稽查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对与进出口有关的企业实施才具有法律效力,才能产生合法的法律效果。

海关实施稽查,采取“事前准入验证”与“后续监控管理,,有机结合的方式,即“前验后管”。海关对企业进行全面深入的管理,对申请评为和已评为A类或从类管理的企业分别进行准入式、监控式稽查,验证企业是否符合海关管理要求,以确保A类或AA类企业的进出口活动不脱离海关监管。在此基础上,对于一般进出口货物,海关的稽查期限是自货物放行之日起3年内;对于保税货物、特定减免税进口货物、暂准进出境货物等,海关的稽查期限是海关监管期限及其后的3年内。

3.海关稽查针对特定的对象。海关稽查的相对人是与进出口活动直接有关的企业、单位。只有与海关在进出口监督管理活动中产生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海关才能对其实施稽查。

4.海关稽查具有特定的内容。海关稽查的内容主要是被稽查人的会计账簿、会计凭证、报关单证,以及其他有关资料(以下统称账簿、单证等有关资料)和有关进出口货物。

5.海关稽查具有特定的目的。海关实施稽查是为了监督被稽查人进出口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规范企业的进出口行为。

(二)海关稽查的特征

从本质上看,海关稽查是海关监督管理职能的实现方式,也是海关监管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海关稽查与传统的海关监管相比又有着显著的区别,其特征主要表现在:

1.将原有海关监管的时间、空间进行了大范围的延伸和拓展。海关监管不仅局限于进出口的实时监控和进出境口岸,而是通过评估验证企业守法状况或贸易安全情况,有针对性地规范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引导企业守法自律,保障其更好地享受海关监管便利。海关对放行未结关货物的使用、管理情况和在货物结关放行之后的一定期限内,对与进出口货物直接有关的企业和单位的会计资料、报关单证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稽查。

2.将海关监管的主要目标从控制进出口货物转变为控制货物的经营主体一进出口企业,不再人为地将企业与货物割裂开来。海关围绕企业的进出口活动实施动态和全方位的监管,通过监管企业的进出口行为来达到监管进出口货物的目的。

(三)海关稽查的目标

根据海关实施稽查针对的内容和产生的影响,海关稽查的目标可以分为直接目标和最终目标。

1.直接目标

即海关稽查直接作用于被稽查人(企业、单位),通过对被稽查人的会计资料、报关单证及其他相关资料和进出口货物的稽核,监督被稽查人进出口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因而,所追求的目标是具体的、有形的、现实的。

2.最终目标

即通过有计划、分步骤的海关稽查,全面规范企业的进出口行为,提高进出口企业守法自律意识,防范或减少企业违法行为的发生,维护正常的进出口秩序。因而,所追求的目标是整体的、无形的、长远的。

3.实现海关稽查目标的主要手段

为了防范和查究在进出口货物的通关过程中和在保税货物、减免税货物的海关监管期间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各种走私违法情事,引导和规范从事进出口活动的企业守法经营,海关在进出口货物已实现脱离其控制后的规定期限内,以稽查的方式有针对性稽核与进出口活动有关的企业账册、文件单证等商业记录,并实地核查有关进出口货物的使用情况或实际去向,以此保证海关对企业进出口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有效监管。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