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 打造券商资管新范式
金融科技是券商资管业务转型的推进器,是券商发展投顾业务的智力支持。同时,风险管理的科技化水平将成为券商机构能站多高、走多远的重要决定因素。
“金融为本、科技为器”“无科技不金融”已经成为资管行业共识,金融科技和数字化浪潮正对券商资管业务高效赋能和重塑。
对于券商资管而言,尽管其在金融科技方面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卓然的成就。各家券商对金融科技建设的重视程度完全可以用其投入的“真金白银”来衡量,可谓正大手笔“下注”金融科技。
券商资管业务转型的推进器
强化资管业务的功能和定位是券商自身发展的推进器,也是证券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将金融科技与资管业务深度融合,可以有效推动券商资管业务提速转型,助力券商获客、活客和留客。可以说,资管业务无疑成为了券商布局金融科技的桥头堡。
从实践来看,不同的券商由于自身资源禀赋的差异,资管业务转型也走向不同的路径,但是有一件事情是行业内共同的“默契”,那便是充分借助了金融科技的助推作用。金融科技可以借助大数据挖掘技术,精准分析客户画像,实现千人千面的精准营销。
目前,各大券商在金融科技战略布局方面均向纵深领域发展。券商在金融科技投入方面呈现明显的头部集中趋势。按照中国证券业协会的统计数据,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是证券行业的金融科技大年。15家头部券商机构科技投入占全行业的比例达到41.3%,可谓占据了半壁江山。
例如,华泰证券(601688)确定了科技赋能下的财富管理与机构服务“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中信建投证券强化科技赋能,打造好投顾、好产品、好交易三大品牌。海通证券(600837)成立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持续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开放化、平台化、生态化,上线了“通盈财富”,并通过“e海通财”“e海通行”,全面赋能资管业务转型。其中,“e海通财”构建了面向投前、投中、投后的资产管理服务场景,实现了从满足客户基础性投资需求的场景服务到证券综合性、全面性需求的综合服务。
金融科技可谓正向券商各业务条线全线渗透,其中,移动端作为券商与用户之间沟通和交互最重要的平台,也成为检验金融科技赋能成效的“主阵地”。各大券商纷纷加大了App的资源投入,开发自身各具特色的功能,可谓“百花齐放”。
例如,国泰君安优化了以君弘App为核心的数字化财富管理平台,推出STS智能交易服务系统。中信建投优化移动交易客户端“蜻蜓点金”App、优问等系统。华泰证券布局“涨乐财富通”“涨乐全球通”等。广发证券(000776)持续优化以易淘金App为核心的全流程陪伴式财富管理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信息技术投入规模领先的券商,其App月活规模同样排名居前。易观千帆《2021年4月份移动APP TOP1000榜单》显示,华泰证券“涨乐财富通”以月活人数839.83万居首,“国泰君安君弘”“平安证券”紧随其后。
此外,券商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成立,也为券商资管业的转型提供了助力。券商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可以通过系统的输出,创造规模效应,实现新的资管业务盈利增长点。尽管在金融科技子公司的设立方面,券商的步伐落后于银行及保险机构,正式成立的仅有山西证券(002500)旗下的山证科技、中金公司与腾讯合作的金腾科技以及天风证券与恒生合作的寻常网络等,但券商毕竟在金融科技子公司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
以金腾科技为例,其是响应国家和监管部门发展金融科技的号召及要求,把握数字化发展的重大机遇,基于强强联合的一次创新与探索。金腾科技主要是助力中金财富管理和零售经纪等业务发展,提升投顾服务效率,优化精准营销,强化合规风控,以数字化和金融科技能力推动中金公司资管业务加快转型及实现规模化发展。
投顾业务的科技之光
自2019年10月我国启动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至今,基金、券商和第三方平台均已推出自己的投顾品牌和策略。对于券商而言,尽管目前投顾业务所带来的直接利润并不高,但却是券商资管业务转型的重要抓手。
券商在发展投顾业务方面拥有显著优势。一是券商拥有相对较强的投研能力和更为成熟的投资客户;二是在向公募化转型的过程中,未来券商公募基金规模和产品数量将持续扩大,这可以为其发展基金投顾业务奠定重要基础,并且有助于提升券商AUM(管理客户总资产)规模和综合费率。
目前,国内券商在基金投顾方面陆续获批试点资格,包括国泰君安、申万宏源(000166)、中金公司、中信建投、银河证券、华泰证券、中信证券(600030)、东方证券等20余家券商。基金投顾业务发展过程中,有所谓的“三分投、七分顾”的说法,也就是说,“顾”是关键,要尤其重视“顾”的环节,建立陪伴式服务,这也是很多券商的共识。而要做到这些,关键要有金融科技的加持。
例如,广发证券开发建设了“能听、会说、会想”的智能大脑,支撑超过50多个智能化应用场景,并基于“智慧广发”,推出了证券行业首个智能投顾应用——贝塔牛,通过算法模型,为大众客户提供7×24小时的智能投顾服务,累计客户数已经超过80万。招商证券(600999)打造微信小程序“招商证券财富+”,推出“招财智投”服务。华泰证券将基金投顾业务“涨乐星投”定位为公司的战略型业务,整合了金融产品部的优势资源,构建了70余人的专业团队,专职从事基金投顾组合的设计、投资、推广和保障工作。申万宏源证券加强投顾建设,其大赢家App推出了120余项新业务及体验优化。国信证券(002736)打造集合专业投研与智能科研于一体的“鑫投顾”。东方证券以数据为驱动,实现全品类高端产品的在线销售,升级“东方天玑”智能服务体系,打造东方赢家期权、东方私行等,为客户在期权和全球资产配置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光大证券(601788)大力打造定投专业、人工智能服务产品“智投魔方”等。
打开APP 阅读最新报道构筑“风控长城”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券商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理应成为规避风险的重要屏障,但在过去的2021年,至少有10家券商的资管业务受到处罚,其中不乏头部券商资管。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资管新规背景下,券商资管持续艰难地压缩通道业务,相关风险事件不可避免地被暴露出来;另一方面,新规整改使券商资管规模收缩,收入波动,在业绩考核的压力下,相关问题也更容易产生。此外,与传统的资产负债表角度的风控体系不同,券商资管面临成百上千个账户,还涉及客户风险容忍度划分以及从投行类到投资类资产的管理,因此券商资管的风控任务更加迫切,而蓬勃发展的金融科技正成为券商提高风控水平的利器。
从实践来看,目前,国泰君安、中信建投、天风证券等国内数十家券商都利用金融科技力量,强化合规风控,助力资管业务更加健康和长期发展。例如,天风证券逐渐把风控由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管理,即在原有的“T+1”的管控模式下,采用分布式技术,通过采集数据,最后建立相应的“T+0”管控模式,实现盘后和实时双驱动。平安证券持续迭代优化全面风险管理智慧平台、智慧合规一体化管理平台、智慧稽核等系统,实现对高风险业务和操作实时预警监控,为展业保驾护航。海通证券开发企业级安全态势感知与应急处置平台“e海智安”,月均处理预警事件超过1200个。
风控的重要性无需过多强调。可以说,风险管理是券商资管稳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风控能力本身就是投资能力的体现”,华泰证券资管总经理聂挺进如是说。风险管理的科技化水平将成为券商机构能站多高、走多远的重要决定因素。未来,证券行业不单单是业务创新能力的PK,还是风险管理能力的PK,更是金融科技水平的PK。
布局金融科技的四个要点
目前,银行、保险、证券行业都在积极布局金融科技,但金融科技发展的探索还远在路上,各自难免遇到瓶颈和难题。对于券商资管业而言,在发展金融科技方面,其应着重关注如下方面。
其一,金融科技投入力度还需加强。尽管券商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已经大大增强,但是对比国内银行业和保险业,其整体投入力度还是远远不足的,而与国际大型投行相比,更是微不足道。未来,如何在有限的投入下选择最合适的投入方向,并产生最大的业务价值,是券商资管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二,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头部券商在金融科技投入方面“下血本”,将给证券市场格局带来实质性改变,也会导致行业“强者恒强、弱者偏弱”的局面进一步加速。尽管金融科技投入规模并不是影响业务强弱的唯一因素,然而金融科技投入差距影响业务差距是不争的事实,头部机构有实力做大做全,中小机构的出路会更加狭窄。
其三,缺乏“懂技术、更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在金融科技领域,“懂业务的技术人才”和“懂技术的业务人才”普遍缺乏,相关人才与业务的适配度不高,培养“懂技术,更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是券商金融科技下半场比拼中必须要解决的难题。而从短期来看,专业人才通过企业内部培养,耗时长、数量少,难以满足当前巨大的人才缺口。
其四,产出难以衡量。金融科技的建设、打磨耗时长,而技术发展很快、升级换代频率也很高,因此,发展金融科技有很高的试错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长周期、重资本投资,但其短期“性价比”较低,价值体现具有滞后性。这种情况下,如何矢志不渝地投入金融科技建设,成为行业一个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尤其对于资金优势相对较小的中小券商而言,更是如此。
来源:金融博览财富杂志
以上是关于金融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金融信息,第一时间了解金融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金融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