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这一年互联网金融表现其极其强大、旺盛的生命力,但是作为新生事物,互联网金融这种野蛮生长也存在一些隐患。近一段时间以来,互联网金融产品推广环节“踩红线”的行为接踵出现,多家第三方机构已经收到罚单,这体现出处于初生阶段的互联网金融还需完善,而且要想获得良性发展,不仅需要互联网金融机构自身的未雨绸缪,还需要监管层对这一新生事物进行监管。
互联网金融风险,不仅不可能因为互联网巨头的强大实力而得到完全消减;反而会因其资金流量巨大以及其混业金融的业态,更容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在现阶段,互联网和金融巨头之间还处在一起做大棋盘的阶段。当然,机会的大小将大致等同于挤占传统银行的规模。银行在国内一直是储蓄和放贷两端的垄断者,食尽金融利差。但尽管引入了互联网基因,BAT模式仍然处于公募基金的“销售端”的改革,这也使得目测范围内的“余额宝”、理财通、百度百发等,均有赖于国内货币基金的整体收益表现。可以说,无论是传统银行,亦或者零售商和运营商,其大数据应用如何对接金融功能,将是未来金融领域创新的另一个看点,目前尚难预估这股力量的实力。
按照金融监管相关人士的说法,在强调和规范监管红线的同时,法不禁止即可为,这也反映出监管层对于这一新生事物市场化的监管态度。针对资金流量更大、系统连带风险更广的新一轮互联网金融,监管部门在度过一定的观察期之后,应会未雨绸缪尽快制定可操作性的监管标准,并强化新一轮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实践,以避免P2P网贷乱象的重演。
据悉,监管层正在拟定相应的“负面清单”,监管层对于这一新生事物的监管格局正在逐渐成熟。如需获得更多金融类相关资讯,如小微金融、地产金融、互联网金融等,敬请密切关注唯学网金融培训频道,小编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