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 2022零售业政策趋势有哪些?
“为企业雪中送炭,助企业焕发生机”,《政府工作报告》对市场主体的承诺,将是他们发展的信心和底气。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发布会3月3日下午举行,由此我们正式进入到了今年的“两会时间”。
“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餐饮、住宿、零售、旅游、客运等行业就业容量大、受疫情影响重,各项帮扶政策都要予以倾斜,支持这些行业企业挺得住、过难关、有奔头”。在3月5日上午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会上,李克强总理向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服务行业的鼎力支持举措,立即赢得各方面的高度赞许。
自疫情暴发以来,我国不少行业、企业受到冲击,尤其是依赖人流量的服务业压力巨大。餐饮、住宿、零售、旅游、客运等行业不仅就业容量大,还涉及到人们吃穿用行等方方面面,是关系到亿万群众生活便利、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方面。让服务行业企业挺得住、过难关、有奔头,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贯彻“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必要之举。
零售商业财经根据目前已发布的公开资料特别整理了两会中与零售相关的政策及部分提案,为从业者提供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要点
1.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引导大型平台企业降低收费,减轻中小商户负担。
各项帮扶政策向餐饮、住宿、零售、旅游、客运等就业容量大、受疫情影响重的行业倾斜,支持行业企业度过难关。
2.推动消费持续恢复。
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消费能力。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恢复,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发展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配送。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着力适应群众需求、增强消费意愿。
3.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完善数字经济治理,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
4.多措并举稳定外贸,积极利用外资。
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发挥跨境电商作用,支持建设一批海外仓。积极扩大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创新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推进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助力外贸降成本、提效率。
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提高综合保税区发展水平,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总体来看,以上内容继续强化今年以来的政策和方向。疫情对零售社服(尤其是中小企业)影响较大,对比2020年至今3届政府报告及近期政策,支持各行业“恢复”及中小企业稳定的各项措施重复提及,且引导平台端支持中小企业,体现全力保证各环节增长及消费稳定。多项政策刺激下,零售及服务业后续有望继续恢复。
关于零售热门提案有哪些?
今年的两会上都有那些与零售业相关的提案和建议呢?《零售商业财经》根据目前已发布的公开资料整理了部分提案如下:
1.王填(全国人大代表、步步高集团董事长)
全国人大代表、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王填今年两会已准备9份建议。
《对冷链食品进行科学精准防疫管控的建议》
1)要求各地严格按着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两个指南”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若干政策”执行,不得加码要求,不得扩大执行范围。与上述精神相违背的进口冷链食品防控要求应该立刻停止执行。
2)进口冷链食品防控要求应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地要及时将相关的冷链食品防控政策发布在官方渠道,让企业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并知晓。
3)取消对零售和餐饮终端门店的 “三专”要求。
4)全国互认各地监管仓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消毒与核酸检测结果和相关证明文件。只要进了一地的监管仓,有相关的证明文件,该批次进口冷链食品即应允许全国正常流动和使用。
5)进一步明确“进口冷链食品”的概念和所辖范围,不得随意扩大管控范围。
6.精准定义“冷链食品从业人员”的范围。监管部门应该将管控重点放在“两个指南”提出的“重点场所”的“高风险岗位”,不得将一般销售或使用进口冷链食品的商超、便利店、餐饮门店的员工纳入“冷链食品从业人员”范围进行特殊管控。
《关于阶段性降低连锁经营企业用电成本的建议》
1)考虑在疫情期间,继续实行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的政策,即参照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发改价格[2020]258号)的文件规定,对电网企业在计收电力用户电费时,统一按原到户电价水平的一定折扣结算。
2)考虑到目前电价水平的增长态势,阶段性加大对企业复工复产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的支持的力度,可以考虑将原统一按原到户电价水平的95%结算比例,调到90%的结算比例,实质上起到对电价涨价带来的经营成本增加影响进行对冲。
2.张近东(全国人大代表、苏宁集团董事长)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向全国两会提交4份书面建议,涉及发展绿色物流、小微企业融资、民用应急物资储备以及居家养老等方面。
加快现代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张近东在多年两会建议中持续聚焦的重点议题。张近东建议将“绿色化”发展纳入物流行业仓储、运输、包装、回收全链路的多个环节,通过开展物流业碳足迹认证,打造绿色新基建构建减碳生态。
围绕进一步助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张近东建议由地方政府牵头,整合区域内政策机构力量和各方数据,建立完善全面、互联互通的地方小微企业政策执行和信息集成的综合体系,为金融机构创新小微金融业务模式提供数据支撑。
基于近两年的疫情防控经验做法,张近东立足流通体系,对如何更好地做好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进行了深入调研。他建议进一步创新协议储备机制,重视发挥具有自有物流仓储基础设施、具有采销存一体化能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的作用,构建更加适应市场形势和信息化发展特征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面对老龄化问题,张近东建议,建议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设立居家养老服务专项基金,加快建设国家养老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提升政府投入精准化水平,做好养老服务领域信息公开和政策指引,进一步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格局,推动“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家庭承担费用、物业企业实施”的养老服务模式。
作为零售行业的企业家代表,在全国人大代表及全国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二十年里,张近东持续关注民生热点与行业痛点,共计已向全国两会提交了90多份建议和提案,持续聚焦流通体系、数字经济、现代物流、中小微企业融资等方面,助力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3.严琦(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工商联餐饮商会会长)
作为一名连任三届的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工商联餐饮商会会长、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今年围绕稳定餐饮行业发展、冷链食品企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餐饮行业迭代升级、餐饮企业走出去等内容,提出了13份提案。
“我认为餐饮业发展正在走向精细化、差异化、智能化、协同化、开放化的轨道。”严琦表示,疫情对未来餐饮业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变革效应。公共卫生监管、市场监管、消费习惯、消费能力的调整和变革,都对行业产生巨大影响,传统餐饮业转型迫在眉睫。
为此,严琦提出要支持传统餐饮企业迭代升级,加快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转型谋求迭代升级日渐成为传统餐饮企业的重要功课。
“传统餐饮升级较慢,直接导致了餐饮细分业态培育还不充分,广大人民群众的多样多元消费需求还难以得到满足。”严琦表示,数字化正成为餐饮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但当前大部分餐饮领域数字化服务渗透率仍相对较低,传统餐饮转型升级较慢,也进一步影响到行业细分业态的培育。
“要丰富传统餐饮企业升级场景,各地要率先在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学校,以及机场、车站、公园等地建立餐饮智能应用化场景,全国各省中心城市要率先建立一批‘无人餐厅’‘智慧餐厅’。”严琦建议,对于传统餐饮街区升级改造,各地也要出台扶持政策吸引民营企业参与。
严琦还建议支持餐饮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鼓励餐饮龙头企业向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领域延展,积极发展预订平台、中央厨房、餐饮配送、食品安全、餐饮智慧终端、餐饮机器人等支持传统产业升级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
对于餐饮行业的未来发展,严琦还建议国家设立专门餐饮发展基金,扶持餐饮业发展,对重点监测的龙头餐饮企业、品牌餐饮企业加强扶持力度,给予部分所得税返还。将装修、房租、水电、菜品研发创新、企业人才培养(中国烹饪大师、名师)等项目纳入餐饮业增值税可抵扣项目。
“还要积极培育地方餐饮特色品牌以及餐饮业领军人才。”严琦表示,各地要积极发展绿色饭店、主题饭店、有机餐饮、快餐团餐、特色餐饮、农家乐等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细分业态;鼓励龙头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按需定制培养人才,拓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上升通道。
4.洪明基(全国政协委员、合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
全国政协委员,合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洪明基今年将带来涉及碳中和、财税、营商环境等话题的十个提案,包括促进餐饮消费碳中和、连锁经营企业疫情防控期间减免房租、阶段性降低连锁经营企业用电成本等建议。
1)连锁餐饮应重新调整商业模式
对于连锁餐饮企业如何应对疫情挑战、扛过寒冬,洪明基指出,关键仍在于企业及时应对消费习惯以及外界环境的变化,调整经营模式。
“我觉得业界现在最大的挑战在于,一是消费习惯的改变,大部分的连锁行业,包括餐饮行业在内对互联网模式还不够熟练,不适应当下的消费习惯以及消费链路,渠道分散,因此在销售上面临巨大冲击;
第二个挑战是外界不确定性因素造成的原材料成本上涨,销售降低加上成本上涨导致很多企业都面临特别大的困难”,洪明基向南都记者指出,“就算没有疫情,企业还是要面临同样的问题,应该重新调整商业模式,构建新的盈利模型。”
在洪明基看来,提高餐饮业效率的唯一出路就是数字化、科技化。“想要多渠道甚至全渠道发展,没有数字化就做不了整个架构,这恰恰也是零售行业和餐饮行业的困境”,洪明基建议。
无论是夫妻店还是连锁餐饮企业都需要全域发展,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拉新和转化,积极布局顾客满意体系和会员体系。
2)呼吁减免房租、降低用电成本
在《关于连锁经营企业疫情期间减免房租的建议》的建议中,洪明基指出,近两年,以连锁经营模式发展的零售、餐饮和生活服务业企业,在保供应,稳就业,促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遭遇了二十年多来最艰难的时期。
连锁经营企业具有跨区域门店网点多、就业人员密集、经济规模效应大的特点。经济下行与刚性成本上涨加剧了企业经营困难,连锁企业呼吁房租减免多举措政策应随疫情常态化、固定化。
对此他建议,一方面延长疫情期间租金减免会计处理的规定,“受疫情影响企业与业主方洽谈租金减免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成为常态措施,建议财政部出台相关文件明确将疫情相关租金减让会计处理规定延长至2023年12月31日。”
此外洪明基建议,专项出台房租减免指导性文件,包括:承租国有企业经营用房的,除受疫情期间被要求停止堂食营业期间的房屋租金;对疫情影响较大区域内房产减免租金。
疫情期间物业费减半;此外针对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出台房产税减免或者增值税抵扣等税收优惠政策,助力餐饮企业回血等。
在《关于阶段性降低连锁经营企业用电成本的建议》中,洪明基指出,连锁零售行业作为保供应、稳民生企业,疫情常态化及电商的不断冲击造成利润急剧下降,现经营成本刚性突增,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营负担。
目前,原2020年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支持政策已到期,且该政策补贴力度小于2022年电改后企业用电成本上升幅度。
对此洪明基建议,考虑在疫情防控期间,继续实行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的政策;考虑到目前电价水平的增长态势,阶段性加大对企业复工复产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的支持的力度;
加快现有电力销售机制改革,进一步放开电力销售市场,降低电力用户直接交易准入门槛,缩短电力销售链条,统一并简化各地“直购电”申请审批程序,鼓励更多企业参与从“发电”到“用电”的直接交易。
来源:零售商业财经
以上是关于连锁零售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连锁零售信息,第一时间了解连锁零售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连锁零售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