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国学 » 国学教育新闻 »

第八届海峡两岸国学论坛开幕

第八届海峡两岸国学论坛开幕

唯学网 • 教育培训

2016-11-25 10:40

国学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一年一度的国学盛宴又将开启大幕——由厦门筼筜书院与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等共同主办的“第八届海峡两岸国学论坛”,将于11月26日正式开幕。

海峡两岸国学论坛诞生于2009年,作为海峡两岸国学领域高端学术交流的重点活动,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七届。8年来,每到深秋时节,海峡两岸近百位学者就会相聚厦门,茹古涵今、谈经论道,再现春秋百家争鸣之盛况。

八年耕耘,海峡两岸国学论坛已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被誉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海峡两岸传统文化交流平台,为延续两岸文脉,增进两岸文化认同,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会通”精神是中华文化精神特征

每年的论坛主题,都是紧扣时代发展脉搏,与时俱进,以传统文化涵养当代文明,以期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从“如何推动国学经典的经世致用”“朱子理学与当代社会”以及《诗经》、《道德经》、《周易》等经典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无一不是立足经典、注重当下、着眼未来。今年,论坛将以“中国文化的‘会通’精神”为主题。主题一“抛”出,就得到两岸学者的积极响应。

何为“会通”精神?它是中华文化精神的特征,也是我国优良的学术传统,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必然途径。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是我国思想史上最活跃最辉煌的时期;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认为“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学说“相反而相成”。数千年来,在“和而不同”这种会通精神的指引下,中华文化博采众长,不仅融合了国内各个民族的文化,而且吸收、消化了外来文化,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当代思想史家、教育家张岂之先生曾在总结中国文化发展脉络时指出:“中国思想文化史就是思想文化会通的历史。”

两岸学者论道文化“会通”

本届论坛,近百位海峡两岸学者将围绕对“会通”的阐释及文化会通的意义,儒、释、老的交流、互鉴与会通,“道”与“术”的会通,国学新思维与传统文化的重构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陈鼓应撰写的《孔老对话的历史意义》、清华大学教授方朝晖撰写的《儒家与道家在人性概念上的通与异》,中国老子文化研究中心、鹿邑县老子文化研发中心主任陈大明撰写的《孔老交流、儒道会通平议》,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雅撰写的《化合古今东西以建设新文化》,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张素卿撰写的《博综以通经》,台湾东吴大学名誉教授刘源俊撰写的《说原始儒学与现代科学的会通》,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朱人求撰写的《朱子全体大用观及其发展演变》、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吴小强撰写的《古典名著中的中西管理文化融通》……专家学者们为此次论坛发表的学术论文,同样延续了论坛开办以来的高水准。从论文题目可以看出,学者们不仅有不同门类的思想与文化的会通,更有古今会通、中西会通,还有不同学科的会通,涉及的内容之广、之深更甚往届。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您关注唯学网。唯学网是一个大型的教育培训平台,各种类型的教育资讯应有尽有,是您独一无二的选择。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