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国学 » 国学教育新闻 »

国学:“白马非马”论

国学:“白马非马”论

唯学网 • 教育培训

2016-3-8 10:46

国学

白马非马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后人所谓的国学著作要数先秦时代诸子百家争鸣时代为最。熟悉历史或者看过国学动画《秦时明月》的朋友一定记得有这么一种学说:“白马非马”论。这个讨论到底有何出处呢?请看下面的详细介绍。

“白马非马”是战国时期名家诸子所普遍讨论的辩题,这就是苏秦所说:“形名之家皆曰‘白马非马’也。”(《战国策·赵策二》)名家大师公孙龙对这一辩题尤其擅长,甚至达到“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庄子·秋水》)、“人不能屈”(《新论·离事》)的境界。但是对于公孙龙甚至整个名家如此重要的一个辩题,历来却酷评如潮。正如谭戒甫所说:“周秦而下,凡评议之涉乎此学者,大率目为淫辞诡辩,将惑俗而害治;及其至也,几欲取其书而火之。”(《公孙龙子形名发微·评证》)总览历代酷评,其理由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从名与实的关系上来说,酷评者认为“白马非马”之辩是“用名以乱实”(《荀子·正名》),违反了名实相符的认知常识;二是从理论的实际功效上来说,酷评者认为“白马非马”之辩“不以功用为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无益于治”(《论衡·案书》),对国家治理没有现实意义。

那么,公孙龙是如何来论证“白马非马”的呢?《公孙龙子·白马论》共有五组问答,其中第一组最为关键。公孙龙在这组问答中说道:“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在公孙龙的这个论证中,马、白、白马不是日常生活中的三种实物,而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名):马是一个表示形状的概念,白是一个表示颜色的概念,白马是一个表示形状与颜色的概念。白不再是一个表示修饰的形容词,不再是对马的修饰,而是与马并列的一个独立的概念。或者说,白、马、白马是三个各自具有独立意义的概念,这三者的关系不是种属关系或包含关系,而是并列关系。并列关系就意味着彼此之间具有排斥性与差异性,由此而言,“白马非马”是完全成立的。所以有人据此也编了一个故事:公孙龙骑白马过关,关吏不许,因为马不能过关;公孙龙说白马非马,于是“直而后过也”(刘昞《人物志·材理注》)。

以上是对国学内容“白马非马”论的主要介绍,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国学内容的介绍,请关注唯学网国学专栏。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