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是一国固有之学。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现在提到的国学,一般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唐宋诗词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不论是从狭义上来看,还是从广义上来看,儒学都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所占比例极大。因此,我们在学习国学的时候,儒学必然是必学内容。为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儒学,唯学网特别在国学栏目儒学展史专题为大家详细介绍儒学的历史发展情况、儒学的派别等,本篇将为大家介绍学科分支音韵学的简单情况。
南北朝时代沈重在其国学著作《毛诗音》中己有叶韵之说。由于今韵与古韵因古今音变而有不同,如以今韵读古韵文,多不和谐。宋儒程迥,着《古韵通式》这部音韵方面的国学著作。宋儒吴棫、朱杰提出了古韵通转说,认为古韵可通可转。吴棫作《毛诗补音》、《韵补》、《古韵通式》这三部音韵方面的国学著作,自成系统的叶韵体系对古音推阐加密。郑庠著《古音辨》,分古韵为六部。朱熹广读古韵方言之书,推考吴棫叶韵说,增补减改吴说。明代陈第又作《毛诗古音考》和《屈宋古音义》,根据《诗经》和《楚辞》这两部国学经典著作等韵文考察古韵。
顾炎武学识广博、著述宏富,在经学、音韵学、历史学和地理学方面造诣尤深,目睹明末空疏学风造成的危害,治学特别强调经世致用,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唐韵正》这四部音韵方面的国学著作,讨论古音、韵书和反切。顾炎武彻底摆脱《广韵》这部国学经典著作关于韵目的限制,逐字审核古音,根据古韵文押韵客观串联韵字,归纳古韵韵部。
而以惠栋为主要代表的吴派以复汉人训诂为宗旨,形成了汉学。汉学又称朴学、郑学,它以推崇汉儒朴实学风、反对宋儒空谈义理著称,与同时期继承理学的“宋学”抗衡。汉学思潮曰小学,曰测算,曰典章制度。戴震推崇“由字以通词,由词以通道”,对考证学的方法及对音韵、历算、水利工程等学问的贡献巨大。其小学,则高邮王念孙、金坛段玉裁传之;测算之学,曲阜孔广森传之;典章制度之学,则兴化任大椿传之。这方面的国学著作有江永著《古韵标准》、段玉裁著《六书音韵表》、戴震著《声类表》、《声韵考》、孔广森著《诗声类》、王念孙著《古韵谱》。如需获得更多国学相关资讯,如国学资讯、国学人物、国学书苑、国学常识、国学机构等,敬请密切关注唯学网行业培训栏目国学培训频道,小编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