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财会数据综合质量,科学防控风险,降低营运成本
前言
财务共享给财务管理能带来积极影响,国企需健全基于财务共享的财务管理架构,还需拓宽管理渠道、明确管理原则并完善管理体系,确保财务共享能在财务管理全程发挥积极作用,有效重构国企财务管理组织结构,提高财会数据综合质量,科学防控风险,降低营运成本,继而提高国企财务管理质量。
一、财务共享给财务管理带来的消极影响
(一)架构不稳,降低管理质量
虽然国企在财务共享的助力下可获得精准、实时的财会数据,同时财会数据还具有海量、可更新、与功能模块衔接到位等特点,但财务共享若架构不稳将无法高效利用各类数据,还会出现数据易篡改、易丢失的现象,数据管理脱离实际,加之数字平台、设备、系统、软件运维不到位,在数据处理时效率与精度无法得到保障,降低国企财务管理质量。
(二)形式僵化,管理渠道变窄
较为常见的财务共享管理模式为基于数据分析的财务报表综合利用,利用大数据技术得出资产负债表、管理会计报表、利润表及其他的报表,为国企管理提供依据。这种管理形式虽具有财会数据充分利用的优势,但存在形式僵化的问题,管理渠道变窄,数字技术引用乏力,阻滞国企财务管理不断发展。
(三)原则缺位,管理不够规范
财务共享在国企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处于初期阶段,财务共享平台有待完善,数字技术水平急需提升,这就出现了财务共享原则缺位的现象,财务共享很难融入财务管理范畴,在财务共享流程、技术等方面不标准的情况下亦不能提升财务管理能力。(四)体系欠佳,阻滞管理变革财务共享给国企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带来新问题,主要源于国企数字化财务工作经验较少,对现代技术的驾驭能力较弱,有些国企在财务共享的背景下还存在管理较为盲目的问题,这使得管理失去了规划性、科学性、实效性,财务共享无法在国企财务管理全程发力,这一点在国企新旧财务管理体系衔接过渡的阶段更加明显,继而出现阻滞财务管理变革的消极现象。
二、基于财务共享的国企财务管理策略
(一)健全基于财务共享的财务管理架构
第一,财务共享要调动国企基层员工参与财务管理的自主性,在此基础上创建一站式服务架构,从员工端着眼设计财务共享功能模块,以FSSC端到端的财务管理架构为例,包含出差申请、内部差旅订单、差旅报销、生成记账凭证等环节,同时各环节有着不同的功能。例如财务审核环节主要负责处理发票,开展OCR票据识别、电子影像扫描存档、电子发票验真、电子发票查重、增值税发票认证等线上管理工作,使员工能在线完成报账任务。
第二,将提升财务管理能力视为财务共享架构健全的着力点,以增强预算管理功能为例,国企可基于财务共享打造动态可收缩管理架构,集预算计划、控制、分析与考核于一体,涉及预算科目设置、预算方案管理等模块,保障预算决策分析、业务执行、跟踪反馈、基础设置支撑、运行管控等环节较为稳定,使财务共享能提升财务预算管理能力。
第三,在业财融合的基础上健全财务管理架构,将资金流向视为控制要点,将经营业务视为主线,将国企利润最大化视为根本目标。加强业务目标、财务目标双重管控,依托管理架构细分管控模块,以财务控制为例,把自动对账、应收一览表、成本费用明细、应收应付报表、控制标准等看作主要的模块,使管控效率得以提高,解决业财融合难题,加之合同管控、项目管理、客户管理、采购等控制,保障管理架构稳固、全面、系统,进而提高国企财务管理有效性。
第四,以保障国资安全为指向,健全基于财务共享的财务管理架构,主要功能模块有资产购置、资产日常处理、资产退出业务,关注国资全生命周期,在与ERP高效对接的前提下实现“资产卡片”动态更新的目标,确保资产报废、维修、盘点等管理更为科学有效,落实国资安全管理目标。
(二)拓宽基于财务共享的财务管理渠道
为使财务共享在国企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更优,除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财会数据综合利用率外,还需利用其他技术拓宽管理渠道,充分利用财务共享的优势,将数字化财会工作成果视为驱动财务共享创新的动力,坚持技术赋能,累积实践经验,优化管理架构,为更多先进技术用于拓宽管理渠道给予支持。例如,国企在财务共享背景下运用区块链技术提升财务管理能力,凸显区块链信息可追溯、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等特点,使国企可解决财会数据容易被篡改的问题,还可用区块链优化财务共享底层架构,在联盟链、私有链、公有链合理运用的基础上优化组织模式,提高财务服务的专业性、宽泛性及高效性。区块链在国企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要基于财务共享建成P2P架构,同时发挥现有财务共享组织结构的作用,丰富数据节点,使财务数据能大量扩展,达到扩大服务范围的目的。
区块链与财务共享的交融需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数据整理、存储、表示及应用标准统一,解决数据统筹难题;二是国企财务管理各环节达成共识,并共同建成共识层,为财务管理工作在去信任的条件下高效开展奠定基础;三是在网络层运用分布式账簿技术、数据处理等技术,为财务共享提供安全通路,同时保障验证机制、传播等机制可发挥作用;四是合约层稳定,凸显智能合约的作用,将国企财务管理执行条件、判断依据、处理流程、起效标准、运行逻辑等纳入合约,确保财务管理各项业务活动能在国企营运中自动展开;五是根据国企财务管理需求创设应用层,保障财务共享服务科学、便捷且具有成本较低、效益较高的价值,要根据国企改革需要及所处阶段灵活调整应用层,继而使基于财务共享的财务管理渠道可不断扩宽。
(三)明确基于财务共享的财务管理原则
第一,凸显特点原则。国企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积极搭建财务共享平台,为的是推动管理革新,用数字技术解决财务管理难题,这就需要国企在财务管理中凸显财务共享的特点,将基于财务共享的财务管理活动与传统的管理活动区分开来,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升财务管理能力。财务共享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服务性较强,以需求为指向提供财务共享服务,相关平台功能可灵活调整,满足国企财务管理需求。二是专业性较强,需国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方可达成财务共享目标。三是标准化作业,无论是数据分析处理,还是线上业务处理均有对应的标准作为支撑,使财务共享活动能顺利开展并解决财务管理难题。
第二,顶层设计原则。国企基于财务共享开展财务管理工作需对当下的管理情况加以分析,而后在战略财务、共享财务、业务财务并举的前提下对财务共享职能定位、管理模式、管理责权等方面予以明确,确保财务共享活动能在财务管理进程中展开,同时注重宏观部署,将财务管理与财务共享融合在一起,保障财务共享满足国企内在需求,如国资安全管理需求、预算动态管控需求等。
第三,效益最大化原则。无论是否引入财务共享,国企财务管理的核心追求始终是效益最大化,基于此国企在强化财务共享服务时需把握好分寸,以免为了提升财务共享能力而盲目追加投入并存在入不敷出的风险,投入、产出需为正比,根据现阶段的财务管理需要有指向性的开展财务共享架构完善、技术升级、模块开发等活动,使财务共享能与财务管理发展保持同步,在此基础上降低管理成本、防范管理风险、有效加强预算,落实财务管理目标。
(四)完善基于财务共享的财务管理体系
第一,完善技术体系,国企需为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AI等技术涌入财务共享领域提供保障性条件,积极完善网络系统,更新数字设备,加大数据库建设力度,提高数字技术普及效率,在财务工作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的条件下提高财务共享服务质量。
第二,完善培训体系,组织财务管理人员了解财务共享,对其概念、特点、价值及发展趋势有更为客观的解读,树立基于财务共享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观意识,能在国企引用数字技术的同时学习实践,增强个人的信息素养,尽快融入信息化财务工作环境,使财务共享能对财务管理带来积极影响。
第三,完善制度体系,例如在引用区块链后,国企可推行《基于区块链的财务管理制度》,对该技术应用流程、目的、背景、原则等方面予以说明,指引财务管理人员规范使用该技术。国企财务管理制度需具有简明性,在业财融合新常态下确保业务端(非财务管理人员)能掌握新技术、遵守新要求、推行新标准,达到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稳健发展的目的。
第四,完善监督体系,为的是从第三方着眼客观、全面的反馈财务管理实况,对财务共享有更为精确、理性的判断,尤其要保障财务共享服务活动按照顶层设计方案展开,基于财务共享的财务管理变革能位于正轨,通过监督解决财务管理变革脱离实际、效率较低等问题,达到充分彰显财务共享优势的目的。
第五,完善考评体系,在“大财务”观的指引下建成两套考评标准,一套用于考核财务管理人员,另一套用于考核各岗位工作人员,使国企员工能明晰个人与财务共享的关系,可在财务管理中享受财务共享服务,能发现个人财务共享视域内的工作短板,并在日常工作中找准自我成长的着力点,继而基于考评建成优质财务管理团队,确保财务共享能给财务管理带来积极影响。
结语
区块链优化财务处理流程,因为该流程去中心化,所以能在去信任的前提下进一步调动各节点的财务管理自主性,加之专业化服务,增强财务共享的可塑性、开放性、自治性,在智能合约的作用下,保障财务管理能摆脱对人员的依赖。
来源:鹿森财经
以上是关于财务管理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财务管理信息,第一时间了解财务管理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财务管理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