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武术 » 文武之道专题

文武养生 太极拳和书法的养生之道

来源:唯学网•教育培训(www.vixue.com)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写在开篇:唯学网开设武术频道旨在通过各个武术专题,将各种武术基本知识外,还有武术界待解的谜题、武术人士的心得、前人的武术理论等等搜集整理,为传统武术的继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希望这些专题内容能对广大武术爱好者有所帮助。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太极拳和书法各自的养生效果,以及两者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文武养生之道。

太极拳始创于明末清初,融武术、兵法、易经、气功、养生、中医经络等于一体,集技击性、健身性、艺术性于一身,经过几百年的传承与发展,逐渐形成了陈、杨、吴、武、孙五大流派。我国的书法艺术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也形成了篆、隶、楷、行、草等五大体系。太极拳和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世界文化之林璀璨生辉。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符合养生之道,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太极拳不仅是武术、文化,更具有健身功能,是祖先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和逐渐发展的一种具有健身和护身功效的运动方式。习练太极拳时,举动轻灵,动作和缓,呼吸自然,静中有动,虽动犹静,静以养脑,动以活血,内外兼顾,身心同修,同时意识、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调整人体阴阳,疏通经络,和畅气血,使人的生命力得以旺盛。现代医学实验已经证明,太极拳不仅能提高人体运动、呼吸、内分泌、消化、神经、生殖等系统的功能,而且还能改善人体整体机能状态,增强人体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免疫机能和防御能力。太极拳大师马虹先生(现已84岁)归纳了陈式太极拳的多种健身功效:拳走低势以固根,轻沉兼备以持衡,顺逆缠丝以舒经,丹田内转以炼精,周天开合以炼气,意念调控以炼神,对拉拔长以壮骨,拳式繁难以健脑,松活弹抖以化瘀,汗流不喘以延年。

习练书法同样可以调气、调心、调身,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何乔《心术篇》云:“书者,抒也,散也,抒胸中之气,散心中之郁,故书家每得无疾而终。”练习书法时,要求案前双脚踏实,间距与肩同宽,右手执笔自然空垂,左手亦空垂相应,舌抵上腭,沉肩松腰胯,双膝微曲,十趾抓地,调整心绪,排除杂念,微闭双目,收腹畅气(习气者可提百会,沉丹田)。这些基本动作与太极拳十分相似,对腰、肩、肘、腕的要求颇高,有利关节、调气血的功效。

书法是一种可以用于表达自己情感和审美情趣的艺术,研习书法能够“达其情性,形其哀乐”,进而宣泄情感,调节心境,从精神卫生方面维护人的健康。汉代学者杨雄说:“书,心画也。”古人对书法家的评价不但重“书品”,注重书法的技巧、功力、形式美,更注重书法家的气质、学识、修养、志趣等方面,注重“人品”,主张“德成则上,艺成则下”。

太极拳和书法,无论从起源上,还是体系结构、功能效用以及修炼方法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因而把太极拳和书法结合起来习练,可以达到更好的养生效果。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内外兼修,身心俱练,这才是养生的高层境界。

如需更多武术相关资讯,敬请密切关注唯学网文艺体育栏目武术培训频道,小编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关报道!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
新闻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