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统招研究生 » 试题专题

考研政治考前冲刺试题(2)

来源:唯学网•教育培训(www.vixue.com)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21.价值转化成为生产价格的完整步骤包括()

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之后转变为成本价格

B.剩余价值转变为利润

C.利润转变为平均利润

D.成本价格转变为平均利润

22.利润率的变动与()

A.剩余价值率同方向变化B.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反方向变化

C.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同方向变化D.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反方向变化

2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自觉利用市场机制,推进价格改革,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这一价格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A.企业是价格形成的主体B.竞争是价格形成的条件

C.价格形成的主要依据是市场供求D.价格的运行不受政府的监督和管理

24.社会主义国家用来进行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有()

A.价格B.税收C.法令D.汇率

25.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周恩来提出的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主张有()

A.“爱国一家”B.“爱国不分先后”

C.“以诚相见”D.“和为贵”

26.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其中的中间力量是指()

A.无产阶级B.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C.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27.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遵循的原则是()

A.自愿互利B.典型示范C.积极领导D.国家帮助

28.有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目标上,奠定了达到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石

B.在理论上,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

C.在实践上,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D.在制度上,为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开辟了道路

2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要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因为()

A.生产要素市场迅速发展

B.要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益

C.生产要素投入者应该取得相应收入

D.随着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发展,按生产要素分配日益重要

30.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是否正确的标准是()

A.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B.是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

C.生产力能否得到发展D.是否得到外国的认可

31.我们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多个方面的发展构成,形成了一个整体。这些方面主要为()

A.经济建设B.政治建设C.文化建设D.社会建设

32.2007年7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伟大的构想成功的实践》的社论强调,香港回归10年的重要意义是()

A.“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生动现实的10年

B.香港保持繁荣稳定的10年

C.政治体制相互融合的10年

D.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10年

33.2007年9月6日,国家主席在澳大利亚悉尼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商业峰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演讲。在演讲中指出,()。

A.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B.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C.努力促进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D.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三、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34~38小题,每题10分,共50分)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中国古代思想家说:“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材料2

十六大政治报告指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材料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二00六至二0一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提出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以上材料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2)分析材料1观点的合理性及局限性。

(3)结合材料1、2、3并联系现实分析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35.请看下面材料: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导致煤、电、油和建材等主要生产资料供给紧张和价格上涨。同时,肉类和主要副食品价格也出现过快上涨。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9月12日发布的月底形势报告,8月底,居民消费价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6.5%,创下10年来的新高。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通货膨胀风险加大。

结合材料,运用马克思的货币和货币流通理论,分析论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及国家自觉调节货币流通量、稳定物价的必要性。

36.毛泽东在《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问题》中指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个方面。”

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毛泽东指出:“完成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准备在一切必要条件具备的时候把它准备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上去,这是中国共产党光荣的伟大的全部革命任务。”“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而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是在于力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完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怎样形成的?

(2)请结合毛泽东的论述,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前途,并简述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所述,分析中国革命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06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会议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材料2

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材料3

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材料4

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请结合材料回答:

(1)如何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我们党为什么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呢?

(2)为什么说形成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环节是什么?怎样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