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亲子教育 » 亲子教育教育新闻 »

亲子教育系列5:3岁前孩子的陪伴

亲子教育系列5:3岁前孩子的陪伴

唯学网 • 教育培训

2022-11-11 14:41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亲子教育系列5:3岁前孩子的陪伴

心理学的有一重要分支,叫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不同年龄时的心理转变。这当中包括了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差异、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以及当儿童有心理障碍时应当如何处理。在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流派都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受先天与后天的因素,在后天因素中,父母教养的影响非常关键,父母的教养方式,陪伴方式,对子女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尤其负面的经验更会对子女的发展造成深刻的影响,甚至不可逆转,难以弥补。

这一集开始就要和大家去分享孩子成长的规律,孩子成长过程当中几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家长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们应该把握哪些规律,应该把握哪些原则,我们不能犯哪些错误,我们应该规避哪些陷阱,只有把规律搞清楚了,把核心抓住了,我们才能把孩子教育成功。

孩子的成长有以下几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第一个阶段3岁以前的依恋期,第二个阶段3~7岁的控制期,第三个阶段8岁以后的独立期,或者叫青春期、叛逆期。本集先讲第一阶段教育关键。

3岁以前是孩子成长最核心最重要最关键的阶段,而这个阶段最核心的需求是家长的陪伴和依恋。很多孩子出现心理情绪方面的问题或者人格方面的缺陷,大都是在三岁以前的陪伴出现了问题。所以心理学家把孩子的命运定格在6岁以前,我们中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明了在孩子3岁以前,甚至在6个月以前的陪伴和教育非常重要。如果你的孩子已经错过了这个阶段,我们要找出我们的缺失,然后加倍的进行补偿和弥补。当一个孩子的心理需求未被满足,他就会处于一种未被满足下的匮乏、失望、无助、愤怒、对抗、自卑等等,充满消极负面的情绪,就有了负面的人格,出现负面的错误的行为。所以有很多孩子长大了,但他依然行为层面不可理喻,因为他的心理需求还停留在幼儿时期未被满足的愤怒的对抗、自卑、委屈的状态,而他所有的行为其实都在释放内在的情绪,或者是在向外界索取和寻找自己曾经未被满足的那些心理和精神的需求,这就是我们所谓讲的叫“巨婴心理“。在爱和认同面前如此匮乏的人长大之后就会很渴望的得到别人的爱和认同,同时他的行为会完全受得不得到爱的这个因素的束缚和控制。

孩子3岁以前的陪伴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陪伴者的情绪非常重要。首先我们要保持情绪稳定、情绪喜悦、情绪平和,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3岁以前的孩子对外界的感应能力非常强,他通过身体通过这种感觉去感知外界的变化,这个阶段的孩子和我们接触的最亲密最紧密,他身体非常敏感,会瞬间感受到外界对他的情绪和态度的变化,你所有的情绪都会直接影响到你的孩子。我们发现,很多家庭生孩子都需要备孕,准备经济、准备物品、调理身体等等。其实备孕最重要的是在生孩子之前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妈妈,要把自己的情绪调理到快乐喜悦健康的高能状态。第一次怀孕到生产再到哺乳期,妈妈很容易产生这种焦虑烦躁甚至恐惧的情绪,所以要提前做好准备。当然可以咨询长辈,或者找专业机构辅导。

第二,尽量顺产。顺产虽然很疼,但对于孩子对于母亲的意义非常大,因为它符合自然规律。剖腹产一方面会导致母亲容易产生焦虑,甚至产后抑郁,也会导致母亲跟孩子的连接出现问题;另一方面会导致孩子感统方面出现一些问题,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顺产。

第三,孩子尽量自己带。三岁以前的孩子本身和父母是处于共生的状态,如果孩子送给老人带,单方面的强迫性的和孩子进行分离,孩子潜意识上留下被抛弃的记忆,可能造成童年的创伤。这对于孩子的人格、心理安全感、价值感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很多人一生都走不出童年被抛弃的心理的阴影。如果你想生孩子,请提前做好所有的安排,包括父母对孩子的陪伴的时间安排,你工作的安排,事业和孩子的取舍等等,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小没关系,把孩子生完之后给老人带;即便是老人带孩子,亲生父母一定要参与其中。

当然有些家庭已经造成了孩子是爷爷奶奶或者是其他人带大的事实,我们也不要有愧疚感,不要有恐惧感,恐惧和愧疚感对于解决问题没有帮助。我们要去积极面对,两个最核心的问题,第一个是如何弥补孩子安全感的问题,第二是如何和孩子重新建立连接的问题。首先不要批判指责否定攻击孩子的行为,隔代教育长大的孩子一定有很多的行为,很多的习惯,不如家长所愿,请你允许他,先接纳他。其次要与孩子建立关系,没有关系就不要有教育,先有关系再搞教育。最后就是看到并满足孩子内在的心理需求,我们是陪伴者欣赏者,要成为他心理需求的满足者,爱他、认同他、欣赏他,一起走向未来,这是角色的转变。

第四,陪伴孩子一定要有耐心。我们千万不要动不动就不耐烦的样子,不耐烦的情绪表露出来,这会让孩子感觉到你不喜欢他,你不接纳他,他会烦躁、恐惧和感觉的被抛弃,缺乏安全感。我们很多家长在换尿布或者喂夜奶的时候,第一天换的时候你很喜悦,如果1天换n次的时候,很多家长就开始烦恼,边换边抱怨,孩子感受到了你的语言是抱怨的,就会造成心理影响,在潜意识种下了负面的种子。所以陪伴孩子包括换尿布的时候,你的情绪和你对孩子说话的方式不一样,结果就不太一样。

第五,陪伴中有变化一定要告知孩子。比如说你在边干活边陪孩子玩耍,如果你要离开一会,你可以告诉他你说妈妈去干什么,爸爸妈妈马上回来;你要告诉孩子妈妈去晾衣服,两分钟之后就回来,你自己先玩一会儿好不好?哪怕孩子睡着了,你要带他到另一个地方,也要轻轻的告知他,虽然他听不明白,但是他能感应到你对他的重视,感应到你要去做什么。我们带宠物去超市,都会告知狗狗,何况是孩子?我们要把孩子当人看,沟通和连接不一定仅仅只靠语言,孩子不会语言的时候他和父母也是有连接的。

第六,爸爸要参与到孩子的陪伴当中来。在一岁半也就是差不多断奶的这个阶段,爸爸就要慢慢的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当中来。这是我们家庭父母角色的扮演,这对孩子人格建立健全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孩子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孩子和爸爸妈妈是一个共生走向分离的过程。3岁以前,孩子没有办法独立存在的时候,还不具备照顾自己能力的时候,他需要得到的是自己爸爸妈妈正确的陪伴、看见和照顾。孩子越小的时候独立能力越弱,他对爸爸*需要就越来越强烈。爸爸妈妈对于孩子的陪伴,对于孩子的这种依恋的需求的满足,对孩子成长或者是整个人生的成长,整个人格的建立非常的重要。在亲子教育关系当中,特别是3岁以前,永远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回应和积极的态度。一个人成长最重要的是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的第一个标准就是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得到了家长的陪伴和依恋,他的心理需求,他的精神的需求,得到了家长的看见并满足,他的这份需求得到了爸爸*看见和满足,他就处于一种正面的、积极的、被满足的、喜悦的、高价值感的快乐的状态,自然也会有了积极的行为。

内容来源:高维看人生

以上是关于亲子教育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亲子教育信息,第一时间了解亲子教育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亲子教育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


0% (10)
0% (0)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