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中小 » 中小教育新闻 »

中小学校“减负”家长却“增负”是为啥?

中小学校“减负”家长却“增负”是为啥?

唯学网 • 教育培训

2017-1-2 07:57

中小

减负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压力越来越大,为此,学校采取了很多“减负”政策,但效果并不明显,因为,学校在“减负”家长却在为孩子“增负”,负担从课内转向了课外。这种怪象形成并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中小学校“减负”家长却“增负”是为啥?

中小学校“减负”家长却“增负”是为啥?

其一,“知识改变命运”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尚知识、靠勤奋读书来改变命运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诉求,强调学习对人生的关键意义。蒙学教材《三字经》中“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就是对这一文化传统和价值诉求的最好注释,并不时被父母拿来鼓舞孩子“头悬梁、锥刺股”,刻苦攻读,因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时至今日,这一价值观念有没有改变呢?没有。只不过是变换了说法而已,读书、多读书、刻苦读书,考上名校,从而获取足够的文化资本,以达到改变身份、实现阶层跃升的目的。按照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通过学校进行身份地位的传递和改变是有可能的。自古至今,读书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的典范比比皆是,身边榜样也处处可见。可是,现代社会的竞争毕竟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激烈得多,教育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很多家长不惜代价,甚至辞掉工作,放弃家庭也要陪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学习时间足够长,学习机会足够多,孩子足够努力,考上好学校的可能性就总是有的,而考上了好学校基本上就等于进了人生命运的保险箱。至于孩子的负担重不重,孩子会不会因此而疲惫不堪,影响身体,则全然顾不上了。对于弱势阶层的家长而言,这一驱动力更加明显。他们认为,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通过增负学习来达到考上好学校的目的,是孩子赶上甚至超过其他阶层家庭孩子,进而改变孩子自己和家庭不利处境的唯一可能的渠道。

其二,“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社会心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本是校外培训机构出于商家本性喊出的口号,但对无数家长心理的冲击力却大大出乎人们意料。它仿佛给全体家长下达了争报辅导班的总动员令,引得千千万万个家长焦虑不堪,却又只能乖乖就范。缘何?因为它高举了“道德高地”的大棒,击中了人们的心理弱点。孩子是父母的希望,谁不想赢?谁不想自家的孩子有个好前程?如果在起跑线上就输了,那还了得!而人又都是有从众心理的,总以为大多数人认为对的事就肯定是对的,跟着多数人跑总不会错。他们来不及理性地去想一想孩子人生的起跑线究竟是什么,到底在哪儿。当然,这也的确抓住了当前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只能靠“拼”上一所好学校的现实困境。为此,很多家长坦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自己顺应时代的结果,是自己屈服于群体压力而作出的态度转变。至于“补、补、补”,会不会让孩子“输在人生的终点线上”,家长也是顾不上的。

其三,家长对考试、“减负”改革的迷茫与不信任。科举制以来,各式各样、各个阶段的考试慢慢演变成筛选、选拔的工具,家长和社会也习惯了让考试和成绩来充当这样的角色。当前,“减负”政策年年提,考试制度也在改,却未见明显效果,有时甚至起反作用,让家长无所适从。这既和家长对新制度改革的知情权和话语权缺乏有关,也和改革政策的反复多变、缺乏稳定性有关。久而久之,教育部门和学校“减负”口号喊得再响,素质教育旗帜扬得再高,家长只会选择用脚来投票——报辅导班。正如有学者所言,“对于教育部的‘减负十条’,多数家长以一种听见‘狼来了’的心态表示:谁信以为真谁犯傻,‘那十条里面,除了那条不靠谱的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其余的大多在以前的‘减负’令里面出现过,但是有效吗?’”家长对改革的迷茫和疑虑由此可见一斑。

其四,家长对学校教育弱化的无奈。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表示,“在热论培训班是是非非的过程中,被模糊的是义务教育的宗旨、公办学校的功能和政府依法行政的责任,被架空的是儿童权益,被牺牲和剥夺的是小学生的健康、娱乐、生存和发展权”。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刘云杉教授直接提出,“‘减负’是将学校的主阵地让渡,将教育的关键责任外包”。在很多家长看来,因为“减负”,孩子在校时间缩短,基础训练肯定不够,而对于各色各样的课改新做法,他们的心里又没底。在他们眼里,考试制度无论怎么改,总离不开知识基础,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也总是要坚持的原则。因此,面对学校教育的“留白”,家长只能选择靠课外机构加强辅导来弥补。而一些校外培训机构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家长趋之若鹜,正是因为他们的教育模式能够提供代偿。学校少学的时间,他们可以填补,学校不讲的考试内容和方法技巧,他们可以讲深、讲透,学校没有提供的服务,他们可以做得细致入微。总之,学校不让做、不愿做的事,他们都会精心去做。这正深刻反映了今天学校教育的缺失。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您关注唯学网。唯学网是一个大型的教育培训平台,各种类型的教育资讯应有尽有,是您独一无二的选择。

推荐阅读:

中小学课外辅导吸金超8000亿

中小幼安全督导办法出台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