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在小学教育中存在着课业负担过重、校园生活单调、师生关系紧张这“三苦”现象,导致学生不仅学业负担重,心理负担也重,缺乏童年应该享有的快乐和幸 福。为改变这“三苦”现象,有教育人大胆提出对学生进行愉快教学,很快就出现了快乐教育的新理念。新理念的出现,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然而,快乐教育理念在社会上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被误读的三十年的“快乐教育”
迄今,全国实施快乐教育的学校已从当年的7所,发展到23所。目前,仍有一些人误认为快乐教育就是降低学习标准的一味放松。究竟什么是快乐教育的真正内涵?
快乐教育并非放松要求
敢问,现在的孩子快乐吗?他们有幸福童年吗?没有童年的幸福就不可能有将来的幸福。快乐教育并不是放松要求,而是教师要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有学习的愿望,把所学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可以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愉快也好,刻苦也好,都是学生的事,均应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愉快学习不等于不要学习,大家打打闹闹。所谓愉快,不是老师给学生一块糖让学生感到愉快,而是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有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对学习就有兴趣了,有了兴趣才会刻苦学习。愉快学习和刻苦学习没有矛盾。但是,很多人不同意“愉快学习”的提法。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愉快是一种情感,是感情表现;刻苦是一种毅力,是意志表现。有丰富情感,就会有坚强的毅力。学习最根本的问题是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所以我提 出,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就愉快了,刻苦学习后获得成功,更增加了他的愉快。
快乐教育关注学生主动学习
小学教育承载的压力过大,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已成为部分地区和学校的顽症,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当前小学教育应重点研究课堂有效教学和课外有限作业的有机结合,从而将“每一位学生的快乐健康成长”落到实处。一所学校,之所以能形成特色并且能持续发展,其根本原因就是学校具有先进的特色的稳定的价值观 念,并用这种价值观念来支撑其教育实践。
不忘初心 将快乐融入课程
1986年,学校从愉快教学等单项改革做起,逐步扩展到全学校的整体改革,率先提出“快乐教育”。
什么是快乐教育?就是以儿童快乐成长为本的教育,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天真最有乐趣的一段时光,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保护这种特殊的价值。在长期的快乐教育实践过 程中,我深深感悟到,快乐是儿童发展的情感动力,是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外在的特征,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生命状态,也是儿童发展当中要追求的目标。
同时,系统思考整体设计,以快乐教育为引力。从2001年开设第一门校本课程起,将核心知识与核心素养双“核”并重的课程理念,不断完善快乐课程体系。以 “快乐成长奠基快乐人生”核心理念为指导思想,围绕着“六乐”的育人目标,聚焦五大领域,建构起了动态的创新的整体的快乐课程体系,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提供自主发展的机会,增强学生社会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您关注唯学网。唯学网是一个大型的教育培训平台,各种类型的教育资讯应有尽有,是您独一无二的选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