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金融 » 金融教育新闻 »

浅析:非国有企业信贷风险管控的难点和对策

浅析:非国有企业信贷风险管控的难点和对策

唯学网 • 教育培训

2022-8-1 15:05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浅析:非国有企业信贷风险管控的难点和对策

前言

相比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在公平竞争、资源配置、行业准入方面处于劣势,在外部环境、资本实力、融资渠道等方面存在差距,市场竞争能力、风险承受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危机应对能力相对较弱,突出表现为“五难”。

一、非国有企业风险管控的难点

(一)信息收集甄别难。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引发信贷风险的最重要原因。一是财务信息不真实。部分小微企业无专门财务部门、无专职财务人员、无规范核算流程,企业与实控人资产不明、债务不清、账户不分。企业财务管理失规,财务数据失真,造成准入偏向、评级偏离、授信偏差。二是非财务信息难搜集。非财务信息收集缺乏标准化的制度和流程,信息来源渠道少,合法合规收集难度大,信息收集不全面,风险评估不到位,难以实现对风险事项的及时识别,错过化解风险的最佳时机。

(二)企业经营约束难。家族制企业占比较高,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缺乏科学决策和内部制衡机制,战略决策风险高。一是过度多元化经营。完成原始资本积累之后,不能专注主业,多领域投资,往往导致投资失败,主业荒废。二是过度固定资产投资。缺乏现金流管理意识,盲目扩产增能,跑马圈地,在正规融资渠道受限情况下,往往高息融资,增加财务负担,造成资金链断裂。三是过度资本运作。经不起资本市场诱惑,超出企业自身实力和发展阶段,过度参与资本市场运作,往往扩大企业经营风险。以上经营行为会严重影响信贷资金安全,但银行贷款一旦投放,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对企业不审慎经营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手段和管控措施。

(三)风控措施落实难。一是第一还款来源难监管。经营收入不够稳定,销售资金回笼渠道较多、银行体系外循环严重,难以实施有效监管。二是第二还款来源难落实。企业可确权、可抵押资产少,变现能力弱,难以足额提供抵押资产。通过政府性担保公司担保,反担保资产难以有效落实。通过第三方抵押,容易导致关联担保,担保圈担保等风险。

(四)关联交易监管难。一是关联关系难识别。除了股权关联企业外,非股权关联企业比较隐蔽,难以有效识别。一旦出现经营问题,风险通过关联企业迅速蔓延,威胁信贷资产安全。二是关联交易难辨别。企业除了通过关联交易虚增收入、利润和资产,粉饰报表外,还通过关联交易掩盖资金真实用途,骗取并挪用贷款。三是关联资金难监管。集团客户往往实行“资金池”管理,难以对资金来源和去向进行穿透监管。资金受托支付,一般仅能对第一次支付流向进行跟踪,难以核查资金多级支付流向及用途。四是实控人难约束。企业实控人家庭背景、社会关系错综复杂,一旦出现风险,往往会利用关联企业及家族成员隐匿、转移资产,恶意逃废债务。

(五)信贷资金退出难。当前国家对非国有和小微企业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将扶持非国有企业当作政治任务,要求各金融机构不抽贷不压贷。从维护金融稳定、保护本土企业的角度,信贷退出面临较大压力。

二、非国有企业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

(一)支持服务策略存在偏差。一是展业不够审慎。在业务拓展初期,重发展轻风控,重规模轻质量,盲目营销准入,盲目增加额度。二是政策不够连续。在经历了业务快速发展,风险集中显现以后,部分行非国有企业一刀切式退出。后期为了完成考核任务又匆忙准入。三是因地制宜不够。业务拓展与当地资源禀赋、信用环境和当地行的管理能力不匹配,没能做到因行施策,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二)风险防控措施不够精准。一是实质风险管控不力。关键风险点把控不准,形式上面面俱到,风险全覆盖,一旦出现风险,风控措施全线失效。二是担保措施设计不合理。业务主办行贷款采用专业担保公司担保,而将核心资产抵押给他行,一旦出现区域性风险,担保公司无力代偿,形成大额损失。存货抵押、林权抵押、应收账款质押等担保方式,管理难度大,担保效果差,贷款损失巨大。关联企业担保额度过大,容易产生担保链(圈)风险。三是押品估值偏高。部分抵押资产位置偏远,评估值和抵押率偏高,贷款形成不良后,处置价值与评估价值差异巨大,损失率高。四是对实控人约束不够。虽然企业法人代表均签订了无限连带责任担保手续,但财产清单不够具体,家庭成员特别是成年子女担保手续签订不到位,后期追偿难度大。

(三)关键环节管理不够到位。一是贷款准入不严格。对客户、行业、业务、实控人等关键要素了解不够深入,盲目准入。关键财务指标取值不审慎,勉强准入。二是资金监管不到位。资金延伸监管不够,信贷资金通过受托支付转入他行同名账户后被挪用。销售货款回笼率不达标、通过账户倒转虚假回笼、过桥资金还贷等较为普遍。三是贷后检查不尽职,对财务数据没有认真核实、去伪存真,往往简单照抄,信息失真。四是集团管理不规范,关联企业识别认定不规范、不全面,集团客户“管下不管上、管己不管他、管内不管外”问题突出。

(四)风险应对策略不够积极。贷款出现风险以后,存在几种消极的应对策略:一是极力掩盖风险。信贷风险出现以后,出于绩效考核、责任追究、政府压力等考虑,往往千方百计延缓风险暴露,而错过了风险处置化解最佳时机。二是盲目暴露风险。受主要领导调整、避免责任追究等因素影响,对一些风险贷款盲目掀开盖子,加速风险暴露,不但容易产生次生风险,而且会产生负面舆情。三是风险处置不力。贷款出现风险或不良以后,没有及时启动法律诉讼、财产保全、强制执行等手段,导致实控人转移财产,逃废银行债务。

(五)信贷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一是人员数量总体不足。近几年,农发行业务重心和信贷力量集中在政府类项目贷款,对市场化客户贷款管理力量弱化。二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信贷人员过于依赖外部咨询机构,不能适应非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高、差异化明显的管理要求。三是科技赋能不够。特别是小微企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新系统等手段识别、监测、分析客户能力有待提高,办贷质效不高。

三、加强非国有企业风险管控的对策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履职理念。

一是在指导思想上,牢固树立“宁可放慢脚步,绝不留下风险隐患”的指导思想,统筹好服务与管理、发展与风控的关系。既要支持眼前,更要着眼长远,既要放得出去,更要收得回来。不以规模取胜,重点是履行职能、创新模式、打造亮点、做出特色。二是在展业理念上,非国有企业贷款要与地方资源禀赋相适应,与当地信用环境相适应,与各行管理能力相适应。三是在支持政策上,不搞运动式营销,急刹车式退出,要保持服务领域、信贷政策、风险偏好基本稳定。四是在服务策略上,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客户选择要择优支持地市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行业排名靠前企业、优质上市企业,当前重点是普惠小微企业客户;贷款种类要以流动资金贷款为主,审慎支持中长期贷款项目;服务领域要重点围绕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兴旺两大主题,恪守业务边界,深耕“三农”主场。

(二)突出实质风险,加强关键环节风险管控。

一是充分了解客户。在客户准入之前,要加强行业分析与客户培育,通过实地调查、同业咨询等方式,全方位了解客户。二是严格准入管理。要认真核实企业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对重要信息要现场核实。严格准入标准,客观评级,审慎授信,防止企业带病准入。三是严控贷款额度。实行企业银行融资总量和农发行贷款额度“双线”管控,要通过企业生产规模、经营计划等核定银行融资总量,按照“总量管控,彼增我减”的原则,审慎确定农发行贷款额度,防止多头授信、过度授信。四是加强实控人监管。要加强对实控人家庭成员、个人资产、关联企业、渉诉涉案等综合管控,严防恶意骗贷、抽逃资金、逃废债务等行为。五是强化贷后管理。结合各类业务特点,采取差异化的管理措施,聚焦风险企业、风险事项和风险信息,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加强担保管理,提升信贷风险缓释能力。

一是合理设定担保方式。对资产质量高、变现能力强的资产建议以企业核心资产抵押为主,对普惠小微企业建议以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担保为主。积极探索地方政府信用保证基金、银政担合作及信贷保险等风险缓释措施。二是加强押品管理。要审慎估值,合理设定抵押率,严禁按贷款额度倒推押品价值,严控顶格设定抵押率,定期核实并持续关注价值变动情况。要定期到不动产登记部门核实押品状况,防止重复抵押、虚假抵押、押品悬空、抵押登记不连续等情况。三是加强保证人管理。要扎实开展担保公司定期核保,关注反担保物落实情况,对应代偿未代偿、代偿金额较大的担保公司,要限制担保范围和额度。关联企业保证担保要防止担保链与担保圈风险。要做实“老板系”无限连带责任担保,将实际控制人及主要股东(含配偶和成年子女)整体纳入担保人范围,建立财产清单,落实双人面签,力求担保有效、容易执行。

(四)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化解处置风险。

一是加强监测,及时预警。充分运用银行征信、天眼查、裁判文书网、上市公司公告等内外部系统,及时识别风险信号,及时发出风险预警。二是精准研判,科学决策。对风险贷款,既要防止以客户维护为名,掩盖贷款风险,延误风险暴露,错过风险化解和处置的有利时机,又要防止为了避责而盲目抽贷压贷,扩大信贷风险,造成负面舆情。三是积极主动,精准施策。对不同风险信号和企业,要坚持“区别对待、内外有别、依法合规、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风险化解处置。对一般性风险信号,要持续跟踪监测,银企协同化解风险。对重大风险企业,要采取强化担保措施,压缩授信额度等方法缩小风险敞口,稳妥采用展期、再融资等方式对有救助价值企业展开帮扶。对实质性风险企业,要及时采取财产保全、法律诉讼等措施维护农发行债权。

(五)加强队伍建设,确保资产人员双安全。

一是强化人员配备。根据客户数量、信贷规模、风险状况等,制定最低信贷人员配备标准,合理配备信贷人员。二是加强专业培训。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克服路径依赖与本领恐慌,在加强信贷全流程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加强项目调查、资产评估、财务审计、信贷管理培训,合理利用中介机构咨询结果,提高办贷专业性和独立性。三是积极开拓创新。加强对内外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功能挖掘和成果运用,创新风控措施,提高办贷管贷质量和风险管控效果。四是坚持廉洁办贷。

结语

要坚持廉洁办贷“十条底线”,树立长远职业规划,建立正常合作关系和亲清银企关系。

来源:嘿浪财经

以上是关于金融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金融信息,第一时间了解金融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金融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


0% (10)
0% (0)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