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零售连锁企业线上销售比去年同期平均增长15.8%
上周,深圳按下一周“慢行键”。本周,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调研全市近百家零售连锁企业,了解其受影响情况以及主要诉求。根据调研报告,今年以来,全市的百货、购物中心销售与客流相比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企业也积极通过线上销售突围,2022年以来,企业线上销售情况相比去年同期平均增长15.8%,占整体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8.6%。同时目前,全市超过六成的零售连锁企业都有降租的诉求。
保供企业上周支出成本上涨
此次调研对象包括超市、百货、购物中心、便利店、连锁药店、连锁餐饮、供应链等多类业态企业近百家,通过数据分析、情况梳理最终形成此调研报告。报告显示,上周(3月14日-20日),深圳零售连锁企业在经营方面主要面临三方面压力:一是大面积闭店,造成营收损失;二是持续承担租金、人力、商品损耗等经营的成本费用;三是对于超市、农产品供应链等保供应企业来说,还额外增加了为保障供应付出的人工、耗材、物流等费用。
其中,有超过三成(33.8%)的调研企业在营收损失超过1000万元,最高损失超过1亿元。同时,企业所承担的人力、租金等成本费用,占企业损失营收的比例平均达35.8%。据了解,响应政府号召,调研的近百家企业平均关闭的门店数为86.6个,其中有22.86%的本土企业表示,这一周内关闭了所有的门店,处于完全停止运营状态。
而保供企业则坚守抗疫一线,但支出成本有所上涨。其中,11家保供企业数据显示,疫情一周期间保供应的企业在人工、运输、损耗等方面的费用平均比平时增加93.8万元;增加的防疫人力、物资支出平均为47.6万元。
百货线上销售额同比增20%
事实上,近两年来疫情形势反复,对零售企业的冲击持续,不少企业也通过线上运营寻找突破。协会还对企业自2022年以来近三个月的经营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分别有83.8%和82.5%的企业表示其销售和客流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销售同比降幅超过15%的企业比例达68.9%,客流同比降幅超过15%的企业比例达67.6%。
同时,有近九成(89.2%)的调研企业已具备线上销售能力。调研结果显示,2022年以来,企业线上销售情况相比去年同期平均增长15.8%,占整体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8.6%。
调查报告显示,受访的所有百货、购物中心均表示,自2022年以来,销售与客流相比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超过八成(81.8%)的百货、购物中心企业表示,其销售和客流同比去年的下降幅度均超过15%。也因此,出现了品牌商铺因难以为继提出退租的现象。目前,拥有品牌、规模、位置优势的大型百货和购物中心入驻率较高,基本达95%以上,而退租率较低,基本在5%以下。相对而言,社区型、规模较小的商场面临更多入驻率低、退租率高、招商困难等问题。近三成(28.6%)的超市企业表示,销售和客流的下降幅度均超过15%。线上销售方面,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0%,目前,超市企业的线上销售占整体销售比例平均为17.9%。
建议疫情控制后筹备促消费活动
目前,深圳多部门也推出惠企纾困若干措施,切实以“精准防”力保“稳增长”。企业的具体诉求有哪些呢?
受访企业表示,企业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无法经营造成的营收损失,以及随之带来的成本、资金等方面压力。调研显示,最多零售企业希望减免租金,占比高达67.6%;其次是人员补贴,占比达59.5%;再次是减税减费(44.6%)、贷款补贴(24.3%)、物资补贴(18.9%)和物流配送(13.5%)。
行业协会同时呼吁,希望政府出台针对零售连锁行业的普惠性补贴政策,帮助企业渡过当下难关。建议更多市区相关部门根据零售企业最为迫切的租金减免、人员补贴、减税降费、贷款补贴等主要诉求出台扶持政策,并尽快出台具体实施细则,尽量简化申报流程,加速政策的实施落地,让更多的企业能早日获得政府支持,提振企业信心。
与此同时,协会还建议,疫情控制后,建议在市区商务及市监、城管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一方面,鼓励各行业协会和企业积极筹备促消费活动、全民参与的体验活动,并在符合精准防疫要求前提下,适度放宽外摆限制,对户外活动给予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建议通过精准、叠加派发消费代金券或消费补贴的方式,多方合力刺激消费回暖。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以上是关于连锁零售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连锁零售信息,第一时间了解连锁零售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连锁零售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