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国学 » 国学教育新闻 »

读懂《易经》经典的三句话,蕴藏人生哲理,句句大智慧

读懂《易经》经典的三句话,蕴藏人生哲理,句句大智慧

唯学网 • 教育培训

2022-9-21 16:42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读懂《易经》经典的三句话,蕴藏人生哲理,句句大智慧

孔子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道”。古人认为《易经》是大道之源,然而《易经》又是简单的。

然而,《易经》可不是一本简单的占卜书而已,它更是涵盖了人生中的大智慧!

《易经》是我们老祖宗全部智慧的精华萃取和高度升华,是经典中的经典,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

读懂这三句话,你的人生越来有福气。

一、施人之恩,不记于心。

《战国策·魏策》有言:“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一个人做了有恩于别人的事情,不能总放在心上。

齐国有一年闹旱灾,很多人吃不上饭。

有一个叫黔敖的人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

后来去吃的人,越来越少,吃过的人非但不说好,反而责难他。

这一天,黔敖看到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两眼昏昏无神地走过。

他左手端着食物,拦住了他。

“喂!来吃吧!

饥民抬头看着他,说:“正因为不想吃你施舍的食物,我才蒙着脸走开。”

原来,为了宣扬自己的善行,黔敖四处招摇,说自己给别人免费食物。

结果,那些受了施舍的人,更觉得尊严扫地,无处自容,宁愿饿死也不愿受他的恩惠。

华罗庚说:“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真正的善良是从骨子里表现出来的,不张扬,不作秀。

有句话说得好:“施比受更有福。”

施恩,不是把善行当做交易,更不是以善易善。

如果每次都记在心上,就变成了一种负担。

二、厚德载物

清华大学的校训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取自《易经》卦辞,原文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思是,大地承载着万物,作为人也要有大地一样的宽广。说白了,就是格局问题。

有的人失败,能力差,是因为格局小。比如一个小镇学生,成天和同学比较,谁家买了新手机,谁穿了新鞋子,谁考上了班级前十名。离开小镇发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论富,你比不过富家子弟。论新潮,你比不过北上广深大城市的孩子。论成绩,全省几十万考生,那里才是你真正的战场。

再比如一个餐馆老板,为了几块钱和客人斤斤计较。会处理的人,几句话把人哄高兴了,还送几瓶饮料,人家下次还来。这就是格局。

所谓格局,是打破自己固有的局限。超越陈旧的认知,能站在长远的角度,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不恋过去,不争小事,站在足够高的地方,才能看到更远的地方。

长此以往,才能矫正自己不好的性格,吸引到更加优秀的群体,人生路才会越来越顺。

三、过犹不及,贵在守中

《易经》的乾卦,最能表达万事万物发展的规律:一开始是潜龙勿用,到利见大人,终日乾乾,到达巅峰飞龙在天,最后发展过头,则演变成亢龙有悔。

《易经》告诉我们,做人做事,都需要把握一个度,过犹不及,贵在守中。为什么要守中?因为“中”才是最佳状态,我们当然要守住。

《道德经》第五章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也是一样的道理。

生活中,一个人勤奋是好的,但劳累过度,就会损伤身体,过犹不及。为人处世,话说过头了,则给自己招惹是非;事情做过头了,则好事变成坏事。贵在守中,谨记老祖宗教诲,才少走弯路。

这些就是《易经》的三句精髓,作为世界最具智慧的三大奇书之一,这最重要的三句话,学会学懂,受益终生。

来源:归于农

以上是关于国学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国学信息,第一时间了解国学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国学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


0% (10)
0% (0)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