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国学 » 国学教育新闻 »

国学教育不可忽视的文化魅力

国学教育不可忽视的文化魅力

唯学网 • 教育培训

2014-12-5 14:43

国学教育

文化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全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高峰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换届大会”于12月5日在宝安隆重举行,国学教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一直得到广大民众的热捧,全国开展了多个国学示范试点院校,主张特色教学,弘扬国学文化教育。

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国学第一课

宝安区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开学第一课,通过网络直播形式共享《中华十德》名课《以“和”为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底色越来越浓,“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声也日渐高涨。“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在不同场合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呐喊”。诸多改革都走在前列的宝安,在这项工作上自“不甘落后”,巧借国学之“鞭”,以三大“法宝”尽扬传统文化,彰显出独特魅力。

“‘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抓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生命主体的发展’正逐步成为我区国学教育的基本模式。”区教育局局长吴少平介绍。

宝安在“国学教育实验学校和示范学校授牌仪式”上公布了第五批24所国学教育实验学校、18所国学教育示范学校、国学教育新聘兼职教研员和中华十德课例获奖名单。

确立国学示范学校为深圳市首创,此次活动意味着宝安区国学教育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07年成立国学教育研究会,到如今拥有18所国学教育示范学校、87所国学实验学校,7年来,宝安区“强调顶层设计,注重区域整体推进”的国学教育之路硕果累累。

国学教育与素质教育具有一致的指向,“它实际上是从更深层次做好夯实基础、调整结构工作。”无论是7年前将国学纳入宝安的教育体系中,还是现如今几经酝酿,于今年5月由区教育局、教育督导室联合印发《深圳市宝安区优秀传统文化(国学)教育五年规划(2014—2019)》,突出顶层设计的思路一直贯穿于宝安国学教育的发展始终。作为全国第一个区县级国学教育五年规划,它在全国引起了较大反响。

“孩子们在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诵读经典、品味诗韵,可以逐渐培养其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开启其创新思维,将奠定其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上屋小学校长黄伟军以贴切的话语传达出文化落地、课程化的重要性。

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被称为中华民族传统的十大美德。据了解,目前宝安区“中华十德”课例开发走在全国前列,为打造本土地方课程提供了课例资源和生动案例。2013年开始的新学期第一课拉开了“国学进课堂”序幕,也将成为宝安区国学教育的常态。

文汇中学的《国学教育丛书》、荣根学校的楹联文化、上屋小学的“六艺”课程……除了按照区级层面的统一课程开展教学,各国学实验学校也争相开发了一系列别具特色、内容生动的教材与课程,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无论课例设计多么丰富多彩,归根结底还需要老师将文化“养分”输送到学生大脑中。目前,以“塔尖、中厚、底宽”为特色的宝安国学教育队伍已初具规模,拥有1个名师工作室、10人中心教研组成员、40人兼职教研员队伍、18所国学教育示范学校、87所国学实验学校,国学教育队伍日益壮大,为特色课例开发提供了更为强大的师资基础。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其蕴含的艺术魅力和民族精神无可替代。宝安因此把“戏曲进校园”作为深入推进国学教育、弘扬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切入口。

2004年3月,区教育局开始在全区中小学开展“京剧进校园”活动,宝城小学、弘雅小学、天骄小学、海滨中学等8所学校成为该活动的首批试点学校,开设京剧活动课程,组织京剧兴趣班,普及推广京剧。至2011年,实验学校已扩展为22所。

这星星之火,渐现燎原之势。参照开展“京剧进校园”的成功模式,2007年3月开始,宝安先后在福永、沙井两个街道的8所学校开启“粤剧进校园”实验研究。截至目前,已有粤剧实验学校12所。与近千“京剧娃”中“广东娃”约占六成的现象大相径庭的是,“粤剧娃”中非粤语方言区学生占了多数,还出现了“湘娃子不懂说粤语,却学得精通唱大戏”的有趣个案。

或将“戏曲”作为一门重要的校本活动课程,或采取“学科渗透”的方法,孩子们学唱京剧、粤剧,练习身段,描画脸谱……校园国粹文化“渐欲迷人眼”。

以上内容是关于国学教育的介绍,如若获知更多关于国学教育的资讯,请随时关注国学栏目,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做出相关报道。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