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北极星指标+如何制定北极星指标+北极星指标的应用(构建增长模型)
3步法制定北极星指标,明确工作方向
任何指标的制定都离不开业务本身属性,所以,最重要的,我们要理解我们的业务,知道我们的业务价值所在,并据此来找到一个合适的北极星指标指导我们的业务发展和团队协作。
但是在制定指标之前,我们需要问自己两个问题:
1、我们的产品是否达到了PMF?
PMF(Product Markit Fit):产品市场契合,指我们的产品的确被用户所需要,且能够长时间解决用户的问题被用户持续使用。若产品未达到PMF,说明产品的定位或价值可能是有问题的,不被市场和用户所需要的产品,没必要做增长。(PMF并非这里要讲的重点,不再赘述,后面会单独出一篇文章来讲)
2、我们现阶段的增长重点是什么?
了解我们产品当前的基本情况,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制定北极星指标。可以结合我们产品生命周期来考虑:
探索期:主要验证PMF,做留存
成长期:拉新+探索变现
成熟期:留存+变现
衰退期:探索新业务,进行转移
当然,不同产品会有自己的特点,不可一概而论,上面仅用于增加理解。
确认过这些之后,便可以着手制定北极星指标了。那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靠谱的备选指标到底是怎么来的呢?除了拍脑袋之外,有没有科学的分析方法来帮助我们全盘考虑?
01 明确商业目标和用户价值初步产出指标
北极星指标连接商业目标和用户价值,形成闭环正向循环,最终服务于业务的长期健康增长。
如Google,以搜索量为北极星指标
但若以短期广告营收为北极星指标则无法关注用户价值,打破闭环
02 6个标准筛选指标
标准1:你的产品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这个指标是否可以让你知道你的用户体验到了这种价值?所谓核心价值就是产品为用户解决的痛点和满足用户的需求是什么。比如,对于一个投资应用,其核心价值就是投资,所以这个北极星指标应该和用户进行投资有关。对于一个约会应用,其核心价值是约会,所以北极星指标应该和用户完成约会有关。北极星指标最终应该是用户成功体验了产品价值的指示灯。
标准2:这个指标能够反映用户的活跃程度吗?
MySpace以“总注册用户数”作为北极星指标,就是一个累积的静态指标,没有反映出用户当前的活跃程度。日活跃用户数、周活跃用户数和月活跃用户数,像这样的指标会好一些,但是对于“活跃”的定义也要深入思考,不仅仅要看用户是否持续登录,也要看用户是否完成了使用产品的“关键行为”。
标准3:如果这个指标变好了,是不是能说明整个公司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北极星指标应该可以从宏观上反映出公司的经营状况,即使你不看其他细节,只要看一眼这个指标,就可以大体上知道公司发展的趋势。比如,对于Uber来说,如果只是把注册司机数作为北极星指标,显然就忽略了乘客这一方面,仅仅是注册司机变多而乘客数没有跟上,并不一定说明Uber的生意变好了。因此Uber的北极星指标应该能够反映司机和乘客的供需平衡,因此“总乘车数”就是更为合适的一个指标。
标准4:这个指标是不是很容易被整个团队理解和交流呢?
北极星指标的定义最好不要太复杂。一般来说,建议选一个绝对数作为北极星指标,而不是比例或百分比,比如,“总订单数”就比“订单额超过100元的订单比例”容易理解,也更便于各个团队之间协作和交流。
标准5:这个指标是一个先导指标,还是一个滞后指标?
比如,SaaS公司可能会使用月费收入作为北极星指标,这不是一个坏指标,但是它却是一个滞后指标,因为有的用户很可能已经停止使用几个月了,却还在付月费。在这种情况下,“月活跃用户数”可能是一个更好的先导指标。先导指标的好处在于可以让你提前看到问题,尽早行动。因为等到用户已经停用产品几个月之后,取消了产品订阅,此时你再想挽救,往往就太迟了。
标准6:这个指标是不是一个可操作的指标?
简单地说,如果对于一个指标,你什么也做不了,那它对你来说相当于不存在。
来源:网络
以上是关于用户增长师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用户增长师信息,第一时间了解用户增长师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用户增长师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