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物流成本控制策略分析
我国物流成本约占GDP的16.5%,远远高于欧美国家。分析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发达的社会物流系统,二是行业物流系统的服务水平低,三是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低,四是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低。要从根本上降低物流成本,必须进行全面的物流成本控制、供应链物流成本一体化控制和基于信息技术的物流成本控制。
1、全面的物流成本控制
全面的物流成本控制包括三个层面:社会物流成本控制、行业物流成本控制、企业物流系统成本控制。社会物流系统(流通网络)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物流系统规划、分布的合理性,流通渠道的畅通对物流成本的影响至关重要。必须对社会物流系统进行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手段,保证整个物流系统高效率、低成本运行,实现物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行业物流系统成本控制涉及行业物流成本的系统化控制,主要内容包括:建设共同的零部件仓库、实施共同配送;有效利用各种运输手段;建立新旧设备及零部件的共同流通中心;建立物流技术培训中心,统一培训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统一行业设备的规格,采用统一传票、统一商品规格、统一法规政策、统一托盘规格、陈列柜和包装模数化等。不断推进行业物流系统的合理化、标准化,实现行业物流系统优化,达到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
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是对企业物流成本的一体化控制,例如对制造企业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逆向物流的成本进行综合控制。要求制定与企业战略相一致的物流战略,进行企业物流系统设计,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密切合作,达到企业整个物流系统的高效率和低成本运作。
2、供应链物流成本一体化控制
供应链物流成本一体化控制,在于充分运用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将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联结起来,把从供应源开始到最终消费源的物流活动物流网络规划和渠道设计,从整个供应链系统把握物流的各项活动,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最低库存,达到供应链整体物流最优化。
供应链物流成本一体化控制是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更高级阶段,效果也将更加突出。[2]
3、基于信息技术的物流成本控制
信息技术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高了物流运作的效率,实现了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利用网络化、信息化的优势,通过对整个物流系统资源的优化整合,为社会物流系统提供共享交互的载体,为企业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增值服务,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物流系统的优化运作,达到整个物流过程的低成本运作。[3]
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跨地区的及时信息交流和传递成为可能;网上支付正在成为现实,构建跨地区的物流信息系统,使物流在较大范围运作,逐步降低物流成本。
信息技术对物流成本控制有决定性的效果:信息流替代了部分物流,缩短了货物运输的平均运距,减少了对物流能力的边际需求和资源需求弹性,加速了邮件的非实物化趋势。随着信息技术在物流业的广泛应用,物流信息技术的经济性将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