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流成本系统化控制的主要途径
开展区域物流规划和跨区域共同配送。物流基础设施资源是一个国家、地区极其稀缺的资源,构建一个国家、地区的物流系统,需要上千亿甚至上万亿的投资。目前,各省市、地方的物流规划绝大部分都是以各省市、地方为主,缺乏区域性合作。必须打破以行政区域为界的物流规划,改变各自为政的局面,避免物流基设施结构和功能方面的重复建设,组建物流规划协调机构,相关地区的发改委、交通部门、铁路部门、经贸委等部门共同参与,积极开展区域物流规划或跨地区的物流规划与建设,实现区域内和跨区域共同配送,形成辐射全社会的配送网络。
加快行业物流标准化建设和物流整合。目前行业物流存在的最根本的问题是行业物流标准化程度低,分散化经营,规模小,导致物流成本过高。物流标准化包括商品包装的规格化、系列化,物流信息的条码化,装卸、运输、储存作业的集装单元化等。应按照国际惯例和国家通行标准制定物流设施标准,规范物流设施和有关技术装备,对行业物流实行规范的物流用语、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技术管理标准。要进行业物流系统整合,通过改造、优化行业物流系统,建立行业物流中心或综合物流中心,使行业物流向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从而获得物流规模效益,降低物流成本。[4]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社会公共信息系统构建。对许多企业来说,目前企业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等处于相对独立的经营状态,一体化运作水平较低,而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低。完善高效的信息系统是企业物流成本供应链物流成本一体化控制的基础和关键。企业信息化的过程是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以资源驱动的管理模式向以需求拉动的管理模式转变的过程,是纵向的职能管理向横向的业务流程管理转变的过程。没有完善的信息系统,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信息就成了孤岛,就没有企业管理的效率化,更没有物流成本的一体化控制。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企业信息战略、信息化执行、信息技术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实施计划,并不断完善信息系统。
同时,逐步建立社会公共信息系统,包括道路交通智能信息系统、通关信息管理系统、港口海运信息管理系统、行业信息系统等公共信息系统。随着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依靠完善、高效的信息系统不断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我国的物流成本必将显著下降,分享信息化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
加快企业物流外包和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企业采取多种形式的物流外包是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欧美等国的诸多企业成功的物流外包表明,物流外包有利于企业集中有限资源发展核心业务、加速企业重组、实现规模效益。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是物流社会化和专业化的要求,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根本途径。美国大多数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后,一些环节的物流成本可降低62%,服务水平提高62%,核心业务可集中56%,资金投入可减少48%。目前我国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利用第三方物流的比例高于一般企业,沿海地区的比例高于内陆地区,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我国物流成本高的原因。因此,加快推进企业物流外部化是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必然选择,而发展第三方物流将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梅正荣.现代物流管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7:P65-67
[2] 赵林度.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理论与实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4:P7
[3] 罗建峰.物流成本系统化控制研究.《运输经理世界》2006.9:P84-85
[4] 邓风样.现代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P245-248
[5] 田侠. 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径.《中国科技信息》2005.2:P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