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基于“上下游供应链的合作关系”还需不断优化
前言
多层次的投融资风险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优化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管理决策以及现金流管理的经济效益,还能够通过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风险监控体系来合理缩小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敞口。然而,目前我国多数国有企业对于投融资风险管理的认识程度较浅,尚未将系统性的资产负债风险识别方法、预算资金收支管理方案以及现金流监控策略嵌入财务战略管理体系中,以至于国有企业的股权投资、产业投资以及资金运营效益不佳。
一、供应链金融的基本框架内容
产业生态链的发展以及企业规模化发展离不开供应链金融的支持。供应链金融能够把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与金融服务有机结合,因此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针对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系统性资金安排。供应链金融能够将不可控的单个企业的经营风险转变为整个供应链的可控风险,从而能够提高供应链的风险防控能力,有效降低供应链断裂的风险,最终推进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产品销售、财务资源配置的协同发展。表
供应链金融作为我国双循环经济改革下的核心突破点,通过我国将我国产业经济、供应链经济和我国宏观战略规划、金融制度建设相结合,进而能够深化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为我国供应链结构调整提供强力的资金支持。
二、供应链金融对于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的作用
1.拓宽了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渠道
当下国有企业投融资战略目标的达成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更多是供应链管理、产业园区建设、财务指标分析、现金流管理、资产增值、成本评估和分析、风险管理等业财融合环节的优化,而不是单一地考虑业务扩张以及营销效益的提升。在供应链金融优惠政策颁布后,处于重点发展区域内以及属于国家战略产业的国有企业能够较为轻松地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优惠政策以及优质的金融服务,并拓宽了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渠道,以及提高了国有企业融资的经济效益。供应链金融能够深入分析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将符合国有企业发展战略的金融资源,例如信贷资金、股权投资、债务融资等,注入企业中,从而使得处于供应链核心环节的国有企业能够在充足的资金资源上开展供应链结构优化、生产技术改革、物流园区建设以及智能化的生产系统研发等活动。
在国家宏观产业发展战略以及供应链金融政策的引领下,处于供应链核心地位的国有企业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得信贷资金支持,替代和压降其他高杠杆融资方式的使用规模,从而实现融资的去杠杆化,逐步缩小了国有企业内部的融资风险敞口以及供应链资金断裂的风险。
2.统筹国有企业的投融资发展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连接供应链企业、产业、金融机构以及政府的系统性融资安排,能够通过金融激励机制统一各个参与主体的目标以及规划,从而实现供应链的协同建设。供应链金融能够深入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实体经济活动中,并将核心供应链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金收支、投融资管理、风险监控相结合,从而不仅能够满足供应链转型升级的资金需求、金融服务需求以及风险防范需求,还能够提高我国实体经济的供需平衡水平、推动国内经济循环体的建设。基于供应链金融的投融资结构管理体系能够基于宏观产业政策环境、地方城镇化建设规划、行业供需关系以及投融资竞争格局对业务发展规模、预算收支情况、资产负债结构以及现金流结构进行合理的预测以及规划,进而统筹国有企业的产业投资、股权投资以及融资管理。
此外,供应链金融和投融资管理的结合体能够将处于供应链核心环节的国有企业业务发展蓝图、投融资管理策略、资产运营策略以及债务经营策略与投融资风险监控战略有机结合,进而可以有效提高国有企业债务违约风险、业务经营风险、预算收支管理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控制效益。
三、供应链金融下国有企业构建投融资结构管理体系的策略建议
1.制定集成化的投融资战略矩阵
在我国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以及金融制度改革环境下,大部分国有企业通过直接设立或收购重组等方式设立分公司以及子公司以不断扩大自身内部的企业网络,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利润总额以及实现业务经营的规模效益。投融资结构管理是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参与产业园区建设、生产技术改造以及供应链结构优化的核心基础。图1展示了国有企业投融资结构分析的主要框架。
第一,国有企业应该基于供应链金融优惠政策制定集成化的投融资战略矩阵,并通过前景分析、风险度量以及效益评估等模块来综合评价投融资行为的经济效益、业务效益以及发展潜力。
第二,国有企业在制定投融资战略矩阵过程中必需基于全面的历史财务数据对经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并明确投融资项目对于供应链发展、生产结构、物流建设的潜在效益,进而使得投融资战略矩阵能够和现有的内部财务资源相契合,并且能够促国有企业开展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管理。
第三,国有企业应该基于领导层组成投融资风险管理小组,并对投融资战略进行上层宏观设计,对现有的融资结构、风险管理内容和流程、融资渠道以及融资风险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估,从而制定融资渠道与风险控制优化策略。
第四,国有企业应该深入分析我国宏观行业发展的重点内容、地域以及形式,并探究行业竞争格局以及市场波动情况,进而利用供应链金融的融资优惠政策来调整业务布局、生产销售结构以及物流园区建设水平。
第五,国有企业在投融资战略管理中应该收购标的自带品牌的企业,并以丰富业务矩阵以及优化财务结构为主要目的。国有企业应该基于多品牌战略,细化供应链建设的内容,并深入评估供应链转型需求以及优化供应链各个环节所需要的金融资源,进而制定全生命周期的供应链建设融资策略。
2.构建投融资预算监督管理体系
投融资预算成本控制是国有企业供应链项目开发以及金融管理的核心模块,投融资成本控制不当不仅将影响国有企业资产配置的经济效益以及现金流的健康程度,还将导致国有企业的业务战略版图的扩张收到限制,并且进一步扩大了国有企业的财务收支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国有企业首先应该制定符合业务规模化发展、供应链建设以及财务管理战略的投融资预算编制。
国有企业应该基于业务版图的扩张规划、业财融合蓝图、资金管理成效、成本控制规划以及资产负债配置计划制定本年度的投融资预算收支管理阈值以及预算管理方案,以统筹国有企业兼并购管理、业务管理等的资金划拨。
其次,国有企业应该根据投融资预算编制的要求落实相关资金成本控制工作以及投融资预算执行工作,企业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以及风险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按照预算编制设定的财务指标以及收支阈值开展相关的业务活动以及财务活动。
第三,由于供应链改造项目的建设涉及领域之多、涉及内容之广,并且会根据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因此国有企业应该基于供应链建设的实际发展需求以及市场价格水平对投融资成本、项目建设成本进行全面且详细地分析,从而提升供应链建设的成本控制水平以及供应链金融的管理效益。
第四,国有企业在构建投融资预算监督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亟须制定预算风险监控机制。国有企业应该对银行信用贷款的融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例如对于短期资金融通策略以及长期战略融资策略的不同适用情形以及金融产品风险进行识别和预警。
第五,国有企业应该结合杜邦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以及比率分析法等财务分析方法对偿债能力进行合理评估,并基于历史业务经营和财务资源配置的成效完善预算管理指标库,例如自营资产负债比、成本收入比、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RAROC)等。
结语
在我国市场化经济高速发展以及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我国多数国有企业通过整合供应链资源、调整供应链生产结构以及供应链物流运输方案来提高市场占有率、产品市场竞争力以及实现降本增效。我国多数国有企业尚未没有将供应链金融嵌入投融资控制中,并没有基于企业的实际业务规模化发展规划、供应链发展、财务战略等全面落实投融资管理工作。
部分国有企业将预算管理工作、投融资战略评估以及投融资风险指标监控工作流于形式,以至于供应链资源整合效益不佳以及无法推动产业经济的循环发展。国有企业唯有根据国家供应链金融优惠政策、产业竞争格局以及市场波动趋势制定归核化的投融资战略控制体系,以优化投融资过程中的财务收支结构、降低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流动性风险以及业财经营风险。
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国有企业需要基于上下游供应链的合作关系,不断对供应链流程进行优化,并且给予供应链各个环节的资金需求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案,进而使得供应链能够有效推动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的规模化发展。国有企业在投融资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兼并购来丰富旗下产品风格,凭借多元收入结构对冲业务风险,使覆盖的市场地域更分散、业务更多元,从而使对抗经济周期和行业周期的能力更强。
来源:咕咕说财经
以上是关于金融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金融信息,第一时间了解金融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金融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