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国学 » 国学教育新闻 »

国学时间‖君子有三戒

国学时间‖君子有三戒

唯学网 • 教育培训

2022-7-7 14:34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国学时间‖君子有三戒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

【释义】君子有三件事要警惕: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应该警惕不要沉溺酒色;到了壮年,血气正旺,应该警惕不要争强好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退,应该警惕不要贪求占有。

【典故】古往今来,败在酒色的人是大有人在。历史记载的帝王将相亦是如此。唐太宗李世民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上有的开明贤君,但他在色上同样犯了大错,间接影响了后人,甚至于唐王朝的灭亡。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在大唐武德九年的“玄武门之变”中,诛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迫父退位。在登上了大唐帝国皇帝的宝座后,便将李元吉之妻霸为己有,这位弟媳妇即隋炀帝之女杨妃。之后,卢江王李瑗谋反,李世民将其诛杀后,又将其妻纳入后宫陪侍左右......

正是李世民的“上梁不正”,为日后整个大唐王朝后宫糜乱的“下梁歪”埋下了祸根。安史之乱,有一部分原因,不就是源于唐玄宗晚年宠爱杨贵妃导致的吗?要知道,杨贵妃最初却是唐玄宗儿子的妃子。唐玄宗的这种乱伦是不是跟他的祖上李世民如出一辙?

历史上因不知戒色亡国的君王还有很多,比如说夏桀,商纣王,周幽王,五代十国的蜀后主孟昶,南唐后主李煜,南朝陈末代皇帝陈后主陈叔宝等等,全都是把自己葬送在一个色字上。

《淮南子·诠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凡人之性,少则猖狂,壮则强暴,老则好利。” 欲不可纵,否则未老先衰。俗话说,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人年轻的时候气血未定,好色必定身损。色是少年第一关,此关通不过,人生便能一眼即可望到底。德节丧失,自性不明,则有再高的才华、再好的学问,都注定将是一场空。

《格致余论》中讲:“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所以圣贤只是教人收心养心,其旨深矣。”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人这一生,心所能修到的最高的境界,是修得一颗,或是说复原人天生既有的那颗如婴儿般纯粹澄明的心,孟子叫他“赤子之心”,孔子说它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大学》里将其描述为“明明徳”,只有修到了这个境界,生命的无限潜能,磅礴智慧,以及强大的创造力才会被彻底打开,人生也必将由此变得圆满而从容,大气而绚烂。

【延伸】有戒。则能御血气。无戒。则被血气使。一部易经。三戒收尽。

——《蕅益四书解》

【补注】是即贪嗔痴三毒也。自少。而壮。而老。一切时。皆当戒之。分举三时者。以其易犯耳。语偏而意圆也。知三毒皆由血气所为。则知非本性所有。能悟性者戒之非难。性体虚空。何有于色。性量一如。何有于鬬。性具万有。何事于得。是之谓顺性修戒。

【解读】所谓“三戒”,可以说是人生道路上的三道关。《淮南子·诠言训》总结了一条规律:“凡人之性,少则猖狂,壮则强暴,老则好利。”能否成为君子,就看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能否经得起考验。要经得起考验,孔子说要“戒”。“戒”,要有警惕性,有所提防;要自我控制欲望,不要为欲望所左右;更重要的是要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否则,色、斗、得是很难戒得住的。按孔子的修身教诲,少年时,要“志于学”、“志于道”;壮年时,要“不惑”;年老了要清心寡欲,不要去贪名贪利了,不要再有什么非分之想了。用现在的话来说,不要出现“59岁现象”,要加强防范,加强党性修养。否则,年老了,因贪得无厌而致晚节不保,也就毁了一世英名。

来源:网络

以上是关于国学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国学信息,第一时间了解国学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国学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


0% (10)
0% (0)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