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国学 » 国学教育新闻 »

国学时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国学时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唯学网 • 教育培训

2022-7-7 14:34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国学时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

【释义】人如果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杠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它靠什么行走呢?”

【注释】(1)輗:音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大车指的是牛车。

(2)軏:音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赏析】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孔子认为,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在《论语》书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在后面的《子张》、《阳货》、《子路》等篇中,都提到信的道德。

在孔子的观念中,诚信的要义有三:

第一,它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修养,所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没有诚信的人,简直就不配做人;

第二,它是与他人交往的基本准则,只有诚信,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才能成事,所谓“信则人任焉”;

第三,它也是治国理政的根本原则。据《论语·颜渊》记载,子贡向孔子请教如何治国,孔子说要做到三点:“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就是足够的粮食、足够的军队,以及百姓的信任。子贡问,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回答:“去兵。”子贡又问,如果再去掉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这个国家就不能存在下去了。所谓:“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可见,在孔子看来,得到百姓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

【延伸】

管子说:“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韩非子也说:“巧诈不如拙诚。”

《吕氏春秋》甚至将诚信上升到了“天道”的高度:“天行不信,不能成岁。地行不信,草木不大。……天地之大,四时之化,而犹不能以不信成物,又况乎人事。”(见《吕氏春秋·贵信》)简单来说,就是诚信乃是天地运行的根本法则,天上日月的东升西落,季节的寒来暑往,都很守信用;大地则随四时的变化生养万物,也很有信用。既然诚信是天地运行的根本法则,人类的行动难道能违背吗?

【感悟】小到个人,大到政府,如果能做到诚实不欺,就会得到他人的信任与支持;如果言而无信,背信弃义,最终则会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

来源:网络

以上是关于国学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国学信息,第一时间了解国学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国学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


0% (10)
0% (0)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