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 |
小单元 |
细目 |
要点 |
十三、经 |
(三)经皮给药制剂的常用材料 |
4.其它材料 |
背衬材料、保护膜材料、药库材料的作用及常用 |
(四)经皮给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 |
1.制备 |
主要制备方法 |
|
2.质量评价 |
质量检查项目及限度要求 |
||
十四、靶 |
(一)基本要求 |
1.靶向制剂的特点与分类 |
(1)特点 |
2.靶向性评价 |
衡量药物制剂靶向性的参数 |
||
(二)被动靶向制剂 |
1.脂质体 |
(1)组成与特点 |
|
2.靶向乳剂 |
(1)药物的淋巴转运特点与途径 |
||
3.微球 |
分类、特性及制备方法 |
||
4.纳米粒 |
制备方法及体内分布与消除 |
||
(三)主动靶向制剂 |
1.修饰的药物微粒载体 |
修饰的脂质体、修饰的微乳、修饰的微球和修饰的纳米粒的应用 |
|
2.前体药物 |
肝靶向、脑靶向、肿瘤靶向与其它靶向前体药物的应用 |
||
(四)其他靶向制剂 |
1.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
磁性靶向制剂、栓塞靶向制剂、热敏感靶向制剂与βH敏感靶向制剂的应用 |
|
2.结肠靶向药物制剂 |
特点、分类及原理 |
||
十五、生物药剂学 |
(一)基本要求 |
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 |
(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范畴 |
2.药物的跨膜转运 |
(1)生物膜的结构、生物膜的性质 |
||
(二)药物的胃肠道吸收 |
1.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
(1)胃肠液的成分与性质 |
|
2.影响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 |
(1)药物理化性质对吸收的影响 |
||
(三)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 |
1.注射部位吸收 |
(1)注射途径与吸收的关系 |
|
2.肺部吸收 |
(1)肺部吸收的特点 |
||
3.黏膜吸收 |
鼻黏膜吸收、β腔黏膜吸收及阴道黏膜吸收的特点 |
||
(四)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 |
1.分布 |
表观分布容积、影响分布的因素、淋巴系统转 |
|
2.代谢 |
药物代谢的部位、代谢过程及影响因素 |
||
3.排泄 |
肾排泄、胆汁排泄和肠肝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