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系列7:8岁后孩子的陪伴
孩子进入8岁以后,他的身体功能已经发展到相对比较成熟和健全的阶段,并基本具备了照顾自己的基本能力,家长应该将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独立面对自己人生和照顾自己的能力上,所以称之为独立期。
这个阶段的特征就是,喜欢彰显自我,喜欢我心我素,特立独行,喜欢获得关注,喜欢证明自己,开始变得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喜欢与同龄人交往等。身体发育随着生理、心理的成长,当他拥有了照顾自己和独立生存能力的时候,孩子在意识上跃跃欲试总想去证明一下自己。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所有青春期孩子的样子。基于这样的逻辑,我们教育的本质是陪伴加引导,孩子进入独立期之后,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充分的信任,同时加以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孩子在不断的体验,不断的尝试中学会自我成长,自我接纳,以及如何去接纳这个世界。
其实在6、7岁的时候,父母就应该有意识的开始主动和孩子进行关系层面和事情层面的分离(例如分床、分房睡觉等),哪些事情是孩子的事,哪些事情是自己的事,这个阶段的家长应该尝试着慢慢去放手,由简单到复杂,有小事到大事,慢慢的把孩子自己的事交换给孩子自己。要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是相信他的;让孩子明白这个事是他自己的,爸爸妈妈交给你,不是爸爸妈妈不管你,而是因为你可以做得到,能够做得到,因为妈妈相信你。8岁后最核心的关键就是要给孩子自由,也可以理解为放手或者是信任。在陪伴这个阶段孩子成长的时候,家长在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第一,要多关心人少关心事。我们要多关心孩子这个人,少关心他的事,少关注行为的结果。任何的结果的好坏都是暂时的,但是对待事情积极的态度和敢于面对现实的勇气和胆量才是长远的永恒的;而只有家长放弃对结果的评判,才能够培养出孩子自身的这种能力。孩子在体验成长的过程当中一定会犯很多的错误,甚至有很多青春期的孩子,他会故意创造和制造出很多的错误,来挑战你的神经,来挑战你的耐力,来体验刺激的这把感觉,你的态度就决定了孩子的对待这个世界的态度,关心人的情绪、关心人的感受、关心人的心情、关心人的需求,看到人的付出,看到人的努力,看到人的动机,看到人的友善,看到人的成长,看到人的不容易,看到人的所有心理的委屈,这些通通都是对人的关心。青春期的孩子是家长教育孩子的最后一个机会,我们作为家长永远要把正确的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永远要让孩子在关系当中找到被认同的感觉,找到我很重要的这种价值感,让孩子和自己的爸爸妈妈没有对抗没有情绪的时候,他才能友善的去接纳外界,接纳这个世界。
第二,不要肆意侵犯孩子的隐私空间。当家长不断的偷看孩子的日记、电话、微信聊天记录的时候,孩子的尊严就意味着被侵犯,当孩子尊严不断的被家长肆无忌惮侵犯的时候,长大之后,孩子他的尊严再次被别人侵犯的时候,他便会觉得不以为然。我们作为家长,如果担心孩子有心事,或者是遇到问题不跟我们说,或者是我们担心孩子在青春期干傻事干坏事,我们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对孩子进行正确的陪伴,正确的爱和认同孩子,去改善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没有关系就没有教育,有了关系才有了正确的引导。同时青春期的孩子我们要让他有表达自己的机会,不要孩子一张嘴,我们就立刻开始评判指责,给孩子出主意。要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多读懂孩子到底在表达什么。当我们和孩子之间建立了一种类似于朋友之间的那种平等沟通的模式时,有人表达有人倾听,孩子就会觉得你对他有耐心,你重视他,你对他感兴趣,感受到我是有价值的,他才会愿意慢慢的把心里的话告诉你。
第三,放手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成长的权利。孩子自己的事交给孩子自己,少干涉少控制、少评判少替代。
第四,适当的去请教孩子。作为家长不要总是居高临下,以一个师者长辈的身份去教孩子,大树底下是长不出大树的。我们可以适当的请教一下孩子,让孩子找一找当老师的感觉,和被别人尊重认同,被别人需要的感觉。而且,教中学是最有效率的。
第五,适当的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当中来。这里讲的是家庭事务,不仅仅是家务概念。家庭是共同的家,需要共同参与。参与才有成就感、融入感,进而才有幸福感。一个家长只告诉孩子,除了好好学习,其他你不用管,那只会培养出一个只会学习的懦夫和工具而已。首先,孩子自己的家务需要他自己慢慢完成,当然要有变通的能力,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适当的帮帮忙替代一下,比如说孩子考试,没有时间洗衣服,我们帮他。前提是他自己要知道这是他自己的责任,同时他也有具备照顾自己的这些能力。有些家庭的事情也要让孩子一起参与进来,倾听他的想法,采纳他的建议,甚至有些事情交给孩子去主导。在孩子参与和主导的过程当中,培养孩子承担责任和照顾别人的能力,培养孩子管理、统筹的能力。
第六,不要因为孩子犯了错或结果不好,就刻意的去批判打压,甚至惩罚体罚孩子。家长不要总是以一个批判者、审判者、指责者的姿态出现在孩子面前,而要以一个陪伴者、理解者、认同者、欣赏者,共同面对的身份出现。孩子所有的抗拒来自于你没有人好好的爱我,陪伴我,还老是想指责我,又不认同我,还老是指点我的人生。孩子能不能接受批评?当然可以。孩子说,一定是在那些喜欢我认同我的人面前,我才愿意接受他们对我的建议。
总结一下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应该关注以下几个点,第一,多关心人,少关心事。第二,家长不要侵犯孩子隐私空间。第三,放手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成长的权利。第四多请教孩子。第五还是参与到家庭事务中。第六,不要随随便便对孩子的结果进行批判、指责、评判,甚至体罚孩子。
内容来源:高维看人生
以上是关于亲子教育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亲子教育信息,第一时间了解亲子教育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亲子教育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