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亲子教育 » 亲子教育教育新闻 »

亲子教育系列31:孩子文理分科与大学志愿

亲子教育系列31:孩子文理分科与大学志愿

唯学网 • 教育培训

2022-11-14 16:28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亲子教育系列31:孩子文理分科与大学志愿

高考结束后,最紧迫最重要的问题莫过于报填志愿,即选学校和专业,这个问题让大多数家长孩子都感到头疼。同时,有个家长在问我,孩子要分文理科了,不知道怎么选择,孩子也没有主见。这两个问题有一定相关性。

我们先来回答文理的问题,再回答志愿专业的问题。

先简单解决文理分科这个问题,一句话:孩子有目标按目标,没目标看兴趣,没兴趣看分数。同时,文科不太依赖学校,可以通过自己努力,有逆袭可能;理科需要学校资源也依赖天赋,所以选择时需要考虑自己的学校师资资源是否支持你的选择。还有理科生就业或创业面广,文科生适合体系内稳妥职业。

为什么要分文理科?从社会和政府的角度,资源有限只能分文理,如果不分的话,很多学校的资源都会不足。从学生的角度,不分文理,科目太多,也时间和精力也难以应付。这是资源限制。但是,从社会发展和孩子成长的角度,当然在中学阶段不分文理更好。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一种学科代表一种知识类型,一种知识类型代表一种世界观、科学观。学习掌握各学科主要理论的目的不是记住更多具体的知识,而是了解各学科的思维方式,因为正是这些思维方式塑造了我们周围的世界,乃至于我们自身。简单说,一个学科背后都是一个了解世界的思维模型。

那么,什么是思维模型?思维模型就是思考问题的套路。不同的人在思考问题时,由于人生阅历、受教育程度、成长环境不同,会有不同的思考工具,我们人生的绝大多数决策都是在这些无形却重要的思维模板下做出的,这些思维模板本质上就是一个思维模型。思路决定出路。很多时候是思维模型出问题,而不是这个问题真的无解。而思维模型就是重要学科的重要原理,和底层逻辑,比如数学上的模型公式、物理熵增定律、化学上的质量守恒、音乐的节奏旋律、围棋的布局收官,等等。

最后,每个学科就是从各自角度切入去了解世界,认知事物的,其中的原理和底层逻辑是经过前人研究、反复验证的规律,而且很多有跨学科的作用。一个掌握更多的原理模型的人,会比一个靠个人经验或者靠一门学科的经验更加可靠。而建立多元思维模型的前提是更多重要学科的学习,学习并运用其基本原理解决问题,是关键。

小结一下,高中和高考分科,这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是事实。但是,对于我们的孩子,要告诉他,为什么有不同学科,为什么要学习更多学科,这背后的道理要清楚。每个学科都是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去切入了解这个世界,要对世界有真实的了解,就必须掌握多个学科的核心思维方式。这样,到了大学以至于社会人生,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加广阔的视角,从而创造更丰富的人生。

这里给家长们推荐一下查理·芒格的100个思维模型,他是沃伦·巴菲特的黄金搭档,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副主席,创造了伯克希尔公司股票以年均20.3%的复合收益率投资神话。他提倡要学习在所有学科中真正重要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所谓的“普世智慧”,以此为利器去研究商业投资领域的重要问题。

好的,有了上面的基础分析,咱们看看高考志愿问题。

还是先简单回答怎么填报大学志愿:第一,孩子有特别喜欢的专业就遵循内心,选择适合这个分数的专业;第二,如果没有心仪的专业,那么就先选学校再选专业,一个985的差专业要好于一个211的好专业;第三,上大学认知提升之后,可以再次选择自己喜欢、适合专业,或转专业或辅修、自修。上面说到,每个专业学科都是一个重要的思维模型。另外,从就业的角度,大多数人都没有从事自己大学的专业,除了技术研发、财会、医生等。

其实,不要说孩子,大多数家长对现在高校的学科和专业的分类及其内容都一无所知,更不要说怎么对比不同学校的同一个学科和专业了。稍微有点市场供求意识的家长,都是从未来职业就业的角度去给孩子出主意的,更多的是凭个人狭窄的经验或极限的认知就武断的给孩子选专业。20多年前,我的一位同学选专业时候,他爸爸是个地道农民,他坚定的说,现在都用塑料制品(我们农村叫化学做的),还是选化学吧,于是就读了四川大学的化学系。他进校没几天,看着瓶瓶罐罐实验就和排斥和厌恶,虚度了四年美好时光。3年前一位老乡为他女儿选专业,他是一位民营企业家,认为现代社会一切以经济为中心,所以就为她选择了经济专业。有个孩子想学哲学,他妈妈说,老家邻居有一个学哲学的孩子,最后出现心理问题,毕业多年还窝在家里,结论是哲学会使人发疯。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前几天一个同学的外甥考了600+分,不上不下,不知道选什么学校和专业。我们3个同学给他出主意,一个是医院领导,说跟人做服务的永远不会过时,选择读医,医生职业受人尊敬,还能照顾整个家族。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说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扫荡,闯进一家人,全家吓呆了,愣住一阵之后,日本鬼子看到满屋子的药材知道是行医的,肃然起敬,居然鞠躬后离开了。因此,医生是受人尊敬的职业,关键时候还能就全家。而另一个同学是政府官员,他听后马上反对,说现在医风医德很不好,并举例说,有一次陪住院病人,偷听到值班的医生和护士在分赃并窃喜说,又有一个病人被忽悠进来了,因此得出另一个结论,医生职业很不好。这样,估计把这个未来大学生搞懵了。

我说,小学课文有小马过河的故事,水深水浅都需要孩子自己走一趟才知道。但这些家长都存在几个严重的错误,并且具有普遍性,需要做澄清。首先,都极限于自己的经验和认知,自己从医的或者被庸医坑过,以此来判断一个职业的好与坏。其次,用举例论证不具备逻辑性,以偏概全,容易误导。最后是,大学专业不等于未来职业或事业,大多数人都没有从事自己大学的专业方向的职业。

因此,我给的建议是:首先人生哲学和三观的问题,世界观是真与假的问题,道德观是对与错的问题,人生价值观是好与坏的问题。其实大道至简,每个人都用而不知。作为一个准大学生,这三观必须是明确的。我们读大学以至于未来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这个必须回答之后才有了选择。价值是职业问题,是给社会和团体带来利益和好处;意义是从自己出发的,是自己人生的自我实现。那么很多家长受时代极限,更多是谈职业、就业,从供求关系考虑孩子未来的人生价值。因此,我这里要强调的是被忽略的人生意义问题。价值固然重要,意义对于这一带未来社会主人来说,更加需要强调。尤其在这个人生面临重要选择的时刻。这就是我前面说的第一点,有喜欢的专业和方向就要坚持。因为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做自己喜欢的事。

其次,大家会发现,如果一个孩子上大学,一般被问到的是读那个学校的呀,而忽略什么专业。在找工作的时候,用人单位一般也是先看什么大学,再看专业对口。当你工作两年,第一个问题已经不是问那个学校了,而是在什么单位做过,有没有500强什么的。这就是现实。同时,正是因为大多数人都不在做自己的专业,所以大学四年学什么科目固然重要,也必须学好;但更重要的是在哪里用WIFI、上过谁的课、和谁住一个宿舍、球友队友是谁?也就是说,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科的思维模型的学习和掌握、应用;比专业更重要的是学校氛围、同学圈子以及圈子带来的成长。比如大学找男女朋友,就是一件重要的必修课(这个话题专题阐述)。

最后,从就业供求的角度看,谁也不能准确预测4年后职业就业情况,逆向思维可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举例,都集中在2000年出生的跨世纪龙孩,学位、高考、就业、择偶都挤在一起,竞争将更加的激烈。又比如,近十年的金融热,导致现在金融专业的学生一毕业就失业。前两年还炙手可热的互联网,今年也不好找工作了。所以,一路的追逐热门专业可能适得其反。况且,就算是总体供求失衡,也不意味着随大势你就一定能赢。

大学是一个人从爸爸*孩子成长成为社会的一份子,从家庭人成长为社会人的关键的最后的阶段。作为一个社会人,其成熟的标志就是人格独立和完整,为自己的选择和选择的结果负100%责任。而一个人成才的标志就是乐观精神、强者思维、利他格局。这些比专业重要。

来源:高维看人生

以上是关于亲子教育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亲子教育信息,第一时间了解亲子教育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亲子教育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


0% (10)
0% (0)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