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系列22:培养和保护孩子学习感觉
上一节我们分析了孩子好的学习感觉的来源,即孩子学习上的所有美好的感觉、正面的情绪体验最初都来自于家长。如果家长能够保护或者是创造出孩子在学习上的那份成就感、价值感、被认同感、被关注、被接纳的感觉,孩子就很会容易爱上学习。下面进一步聊一聊怎么样培养和保护孩子学习的感觉。分四大核心:
第一核心,关心人而非过度关心结果
很多家长特别在意孩子学习上的结果,好的习惯,好的行为,好的分数,好的成绩等等,这样会导致孩子觉得你只关心结果,人并没有得到你的关注。于是孩子就有不被关注之后的低价值感、被抛弃感,觉得自己就变成了学习的工具。如果家长关注什么孩子就实现什么,孩子从潜意识上就会有服从于别人之后的一种屈辱感,这也是违背人格的自我形成的。如果因为某一个结果或者某一个行为,否定了人或者是忽略了孩子,就代表人不重要,就代表人被忽略,就代表结果比人更重要,孩子就会有被忽略之后的低价值感,感愤怒、耻辱感、羞耻感、自卑感等等,这时他会有对抗或者是攻击的行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明知道要好好学习,却不由自主没有好好学习的核心原因之一。只有当孩子这个人被接纳,被看见,被允许之后,他就会有被关注之后的高价值感,值得感,积极的情绪和感受,决定孩子的行为是积极的。
比如考完试之后,你问,考的怎么样,难不难,大概多少分,大概排名,等等。如果换一种说法,你问,考试紧张吧,那快放松放松来,我给你按摩按摩。你渴不渴,你累不累呀?来喝口开水,喝杯热牛奶等等。当我们懂得关注孩子人的时候,当我们把孩子的人快乐不快乐,感觉好不好等等,放在第一位的时候,孩子自己他就会告诉你我考试考的怎么样。然后呢,我们顺着再来一句,其实你在妈妈心中不管考多少分,你在妈妈心中都是好孩子。你学习那么负责那么认真,在爸爸妈妈心中,你这个态度就早已经是满分了。不用担心,不管多少,你都是我们的好儿子,不管你考多少,你在爸爸妈妈心中都是个努力学习的孩子。
因此,家长应该多关心孩子这个人,把孩子培养成能做出或者是能创造出好结果的人,把孩子培养出能对自己结果负责任的人。孩子的结果是自己关注出来的,家长要做的是培养孩子自己关注自己结果的能力,而家长过度关注结果就剥夺了孩子为自己的事情承担责任的主动性。我们之所以敢于不去关注结果而关注孩子这个人,是因为我们发自内心的相信我们的孩子,他就一定能创造出好的结果。是因为我们对孩子能够持续的不断的给予他正面的人格定义,是因为我们学会了正确的引导,而并非不断的去从行为上强制我们的孩子。
对于孩子,如果你自己能主动承担自己学习的责任,那祝贺你,你学霸已经不远了。如果你的爸爸妈妈并不会以你喜欢的方式对你,或者你很渴望爸爸妈妈用正确的方式对你,请参考下面三句话:
第一,认同家长。认同爸爸妈妈对你的爱心,对你的付出。比如说,爸爸妈妈我知道你说这些,你这么做,都是为了我好,是爱我的,都是期待我怎么怎么样。
第二,表达态度。爸爸妈妈你放心,我也愿意这么做,我的期待和你们的期待是一致的。
第三,表达感受。比如说你越控制,我感觉没有自由,我感觉我尊严受到了侵犯,我感觉很不舒服。表达感受,但不要变成指责。
第四,表达需求。我期待你们怎么怎么对我。我希望你们能够有效的方式对我,我希望你们用平和的态度对我。只要你的需求是合理的,态度是端正的,表达方式是友善的,家长都愿意接受的。
第二个核心,看见孩子的努力和认同孩子的态度
作为家长,我们都期待孩子有好的结果、好的学习成绩。但孩子好的学习成绩和结果来自于对一件事情持续的专注、付出和努力。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有好结果。所有孩子都想学好,所有的孩子也都在努力或者是曾经努力过,但并不代表所有努力过的孩子他都会获得好的结果。当孩子努力之后却没有获得好的结果,作为我们家长,很容易犯的错就是,只要孩子结果不好,我们就说他不够努力,就说他不够认真,就说他付出不够。家长不仅没有及时看见或者没有及时确认孩子学习的好态度,反而说他不够努力,这对于孩子来讲,努力不但没有被你看见,反而被你否定,孩子就会有一种被否定之后的愤怒。当然还有一种家长,老喜欢给孩子讲道理,要求要认真、你要努力、你要专注、你要付出等等,也是适得其反的操作。
要想培养孩子有好的学习态度,我们家长抓住以下三条:
第一,直接说孩子你就是一个努力、认真、负责任的孩子。不断强化,不断确认,只要孩子在学习上面有一点点好的表现,我们就要不断地放大,不断地强化。
第二,当孩子结果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多去看见孩子的态度,而不要因为结果去否认孩子的态度。比如说你是一个永不放弃的孩子,你是一个迎难而上的孩子,你是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孩子,你是一个即使失败也不会自我否定的孩子。
第三个,当孩子努力付出之后有好结果的时候,我们不要盲目的只夸结果本身。我们要正面定义孩子是一个有正确对待成功的态度的好孩子。比如说,你让妈妈感觉最欣慰的不仅仅是你考了满分,更重要的是你对待你考了满分还不会骄傲的态度,你考了满分也不会瞧不起其他孩子的态度等等。
对于孩子,如果我们在学习过程当中,我们很努力,我们很认真,暂时还没有获得好结果,而我们的努力又没有被自己的爸爸妈妈看见,或者你已经很努力,可他们总说你不够努力。这个时候我们要永远记住,我们的努力是为了我们自己的人生,为了我们自己的未来,为了我们这个伟大的生命,为了不辜负我们的伟大灵魂,是承担我们自己生命当中的责任。我们渴望爸爸妈妈看见我们努力的态度,但如果爸爸妈妈没有看见我们,千万不要因此而放弃对自我人生的责任。同时,我们可以勇敢的友善的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我知道爸爸妈妈你们这么说都是希望我更加努力,希望我更加认真,都是期待我有更好的结果。但是你们放心,我一定会为自己的结果和努力负责任的。这叫勇敢表达需求,这叫勇敢的给爸爸妈妈以信心,安父母之心。
第三个核心,共享孩子的学习成果
面对孩子有好结果的时候,比如说孩子考了高分,第一名、前三名,或者孩子有了大的进步、提升,我们作为家长很容易犯两种错误:第一个就要拼命的表扬或者是奖励孩子,结果就会让孩子变得很骄傲,同时让孩子觉得我考好了,爸爸妈妈才会高兴。于是孩子就为了讨爸爸*高兴而去学习,最后变成讨好型人格,而不是懂得为自己的人生承担责任而学。第二个部分家长要完全忽略孩子。看不到孩子的兴奋,看不到孩子的喜悦,看不到孩子需要被认同的需求。比如孩子说:妈,我考了100分,你发现很多妈妈头也不抬,好的,我知道了,赶快去学习吧。这是一种忽略。还有一些家长也会这样说,一次考第一有什么了不起的?你要期末能再考第一,过年我给你两千块钱的压岁钱。这样只会打击孩子学习的热情,因为学习好表现之后,他没有得到他想得到的认同、看见或者是接纳。
正确的做法是,比如孩子考了第一,祝贺你考到了梦寐以求的第一,恭喜你又心想事成,恭喜你又进步了;恭喜儿子,你的努力没有白费;恭喜儿子,你又战胜了学习方面的很多困难,恭喜女儿你终于心想事成等等。第二步,继续表示欣慰。就是孩子有了好的结果,我们要对他人表示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和骄傲感,这让孩子会找到极大的被认同的感觉。我怎么就生出你这么一个爱学习的孩子呢?我怎么就生出你这么一个不放弃自己的孩子呢?我怎么就生出你这么一个追求高标准的孩子呢?孩子获得好结果之后,被你这样不断的确认,孩子的动力是越强。
当孩子获得好结果的时候,我们记住自己的角色是陪伴者、是分享者、是祝贺者。我们既不能过度表扬,不能过度夸奖,也不能去奖励孩子,也不能给孩子提出更高的条件。我们更不能忽略或者是打击自己的孩子。我们记住,第一,要学会恭喜、学会祝贺;第二,学会表示欣慰。甚至有时候可以自言自语地表示欣慰,或者是你们两口子故意让孩子听见,然后表达你对孩子的欣慰。
第四个核心,让孩子安心
心安就是内心没有恐惧,不用担心被批评、被否定、被伤害、被打击、被抛弃;即使在孩子结果不好的时候,孩子也深深的知道和懂得自己的爸爸妈妈不会因为这样而不要他或者是不爱他。心安的孩子,才没有后顾之忧,心安的孩子才能静心,心安的孩子才能专注于干好当下的每一件事情。分享三点:
第一点,不要因为结果不好而对孩子进行批评、打压、惩罚,或者是结果不好的时候,说一些讨厌孩子,看不起孩子,抱怨孩子的话。在孩子面临失败或者是挫折的时候,更需要的是安全感,需要的是力量。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我们爱他是出于我们的本能,我们爱孩子是我们的选择,跟孩子的结果没有任何的关系。你考零分,爸爸妈妈也爱你,你考一百分,爸爸妈妈也爱你,我们爱你的是你的这个人。而事情要做好,那是你的责任感的问题。
第二点,给孩子安全感的来源来自于良好的家庭氛围或者是完整的家庭结构。这是孩子成长的或者是安全感的必然保障。如果夫妻经常吵架或者夫妻关系当中有人处于缺位的状态,孩子就会不断的去琢磨一件事情,是不是因为我的问题导致他们不和呀?我能帮他们做点什么呢?他们会不会分开呢?等等。这些自我琢磨会进一步加深恐惧感和不安情绪。他想帮助和改变你们的关系,可是自己又显得无能为力,于是又多了一种无力感,自卑感、屈辱感。孩子在这种状态下和情绪体验下,怎么可能会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呢?很多夫妻吵架之后,总会给孩子说一句话,这事跟你没关系,你要好好学习,这叫蛮横又粗暴,会适得其反。如果有的夫妻关系已经破碎,那么带孩子一方就要从这种失败的关系模式或者是这种失败的情绪当中走出来,因为所有的愤怒对抗和怨恨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孩子。
第三点,家长要正确的陪伴孩子,因为所有持续创造好结果的孩子,都是以亲子关系非常健康为前提的。亲子关系的建立最核心的一点就是陪伴,他代表着我们满足了孩子对父母的那份依恋。这份被爱、被认同、被接纳、被承认,被看见了这些心理需求或者是情感依恋,都需要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不同阶段给予孩子正确的陪伴和满足。你又满足不了我的需求,你又不爱我,你又不认同我,我凭什么听你的,这是叛逆的孩子背后的潜台词。被家长正确陪伴和满足的孩子,被家长正确对待的孩子,孩子才会有发自内心的高价值感,正面的情绪体验和健康完整的人格。
孩子的学习结果好与不好,不仅仅是单方面孩子自己的问题,也不仅仅是跟学习本身有关,更多是我们在教育的过程当中,很多教育的方式出现了问题;我们的家庭环境出了问题,我们的家庭氛围出了问题,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出了问题;孩子内在的情绪,孩子内在的价值感、行为模式等等都出了问题。学习只是一个载体,孩子能正确对待学习的背后,是他各种成长模式的健康;而这些所有成长模式的健康,一是来自于家长自身成长很完整、很健康。二是来自于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结果,包括正确教育孩子的心法、方法和技巧等等。
来源:高维看人生
以上是关于亲子教育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亲子教育信息,第一时间了解亲子教育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亲子教育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