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系列8:小学阶段的陪伴
孩子的身心状态在每个年龄段都会表现得不尽相同,我们的陪伴和教育就应该随着孩子的心理和身体的状态的不同而有所调整和改变,这就是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尊重孩子成长的生理和心理的规律的表现。
小学阶段只有短短的6年,却足以影响孩子未来人生60年。这个阶段是孩子的习惯、性格、思维、认知、人格行为、情商形成的非常关键的时期,也是跟爸爸妈妈、跟外界建立关系模式的关键时期,所以非常的重要。小学阶段有三件事希望家长重视:
第一件事,培养孩子学习的感觉。
1、放下家长的所有期待。家长对孩子有所期待很正常,但那只是你单方面的期待,而不是孩子的想法和愿望,孩子不会因为你不期待他就不去上进了,相反,家长对孩子有越多的期待希望和要求,孩子会变得越来越不上进。当孩子活着的目的是为了完成爸爸妈妈所有期待的时候,孩子的这个人就变成了家长意志的傀儡,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和方向,这个孩子就会彻底的失去上进心态。不爱学习的孩子都是因为背负着家长的高期待。我们应该把这种有高期待的行为放在对自己的要求身上而不是孩子。当孩子看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人生有不断的负责任,不断的有追求高的目标,不断的有挑战困难的勇气,面对问题不抱怨的时候,当孩子感受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是这样对待自己人生的时候,孩子才会从你身上学会如何对待他自己的人生。孩子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人生,并不因为你的要求,而是因为他看到你是这样的人,他是被感染的被影响的,他因此就学会了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所以,当孩子学习或者考取好成绩、考取某一所比较好的学校,变成了是完成爸爸妈妈期待的时候,孩子做的所有的事情就会变成了被动,变成了为了别人或者变成了在别人指挥下被动完成的一件事情,这个孩子即使考上好学校好成绩,他的潜意识也会有一种屈辱感。这样的屈辱感就是背叛自我,或者自主意识被剥夺的一种屈辱感,这样会导致孩子严重丧失学习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孩子进入大学之后,他很容易被别人影响,很容易被外界诱惑,很多孩子也人生也会非常的容易迷失,也找不到方向的核心所在。
2,要看见孩子的点滴进步。不管孩子是在学习相关的方面,还是和学习无关的方面,所有的进步有变化有成长有改变,我们都应该及时看见并确认。孩子之所以热爱生活,是因为在生活的过程,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他感受到了爸爸妈妈对他的友善,感受到了爸爸妈妈对他点滴的看见、认同与确认。所有那些不自信,不爱学习的孩子,其实都是被爸爸妈妈过多的否定或者是打击造成的。
3,不要因为孩子的结果不好就去惩罚孩子。胜败乃兵家常事,谁也不能保证一次成功就次次成功,谁也不能保证一次失败就永久不败,我们不要用短暂的成功与失败去定义去评价一个人的未来。家长不允许孩子失败,一定会培养出一个逃避型的孩子。不管孩子结果好与不好,我们都应该对孩子充满着自信,充满了接纳和认同。
4,不要张口闭口只有孩子的学习。生活不应该只有学习,不应该只有考试,家长张口闭口就是孩子的学习,就会让孩子感觉到他是你学习的工具。没事要带孩子出去走走,出去逛逛,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的态度,这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一个热爱生活,对美好有向往,对自己有高的价值认知,遇到困难不抱怨,有了正确对待人生的态度和对待困难的人格的孩子,你还担心他不会正确对待学习吗?所以千万不要顾此失彼。
5,重视小学阶段的三个关键期。小学阶段的学习关键期有三个,第一个就是刚上一年级孩子可能的会有一些不适应的这种现象。你会发现那些亲子关系好,家长能看见孩子,能懂得关注孩子情绪和需求的,孩子不会有太大不适问题。而那些只关注学习,忽略孩子情绪,忽略孩子感受,不懂得教育孩子的家长,他们的孩子不适应的可能性很大,而且不仅限于一年级。记住,学习的问题都是学习之外的问题。第二个关键期就是三年级的转折期,三年级之前逐步培养孩子学习的感觉,让孩子明白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并且要慢慢放手给他,我们要做的只是陪伴、认同,多一些对孩子人的肯定,少一些对孩子事的干预和挑剔,那些过度关注我学习本身,过度搞事的家长最终的结果就是孩子越来越开始厌恶学习。同时,三年级以后孩子独立能力增强,他会慢慢的不受家长控制,慢慢就有了反抗的意识,这也是需要我们关注的一个原因。第三个关键时期就是升学的压力期,这个压力期延伸到初中、中考高考本质是一样的。孩子的压力也会来自于结果本身,但本质来自于,他是否清楚的知道,爸爸妈妈不会因为考的结果好与不好,而接纳我或者嫌弃我,或者是评判我或者否定我。所以在平时应该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他的认同、欣赏和相信,和他的结果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批评他的结果,我们可以跟他探讨如何从坏的结果变成好的结果,但不要因为结果不好就去攻击他这个人,或者是就改变你爱他的这种品质。所以孩子跟我们相处的时候,他在考试之前,我们应该消除孩子的这种恐惧感和压力感。考试焦虑其实不是考试的时候才有,而是平时积累出来的。
第二件事,建立亲子关系的连接。
如果小学阶段的这个教育核心只用一个字来表述的话,就是爱,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但是一味无底线对孩子的好,不会带来亲子关系的好。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我们很多家长在其他方面无底线的去满足孩子,或者跟孩子做条件交换,或者被孩子条件要挟,这些家长也很难和孩子建立起真正好的关系。亲子关系要好有三点:
第一个要回归本位,不要把亲子关系当成家庭的第一关系。必须明确的是,夫妻关系才是家庭第一关系,亲子关系是第二位的。如果生完孩子之后,伴侣就靠后,那我们跟孩子的关系就变成了第一关系,孩子跟我们的伴侣就成了对抗的关系。所以我们发现很多夫妻观念不一致的背后,夫妻冲突的背后,是我们的伴侣感觉到孩子在我们心中比他更重要了。随着孩子年龄越来越大,我们还应该关注同性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和同性父母这种关系的连接。很多的家庭,比如说儿子跟妈妈关系过好,或者儿子跟爸爸的关系不好,甚至很多儿子跟妈妈一样去恨爸爸或者嫌弃爸爸、瞧不起爸爸,这些孩子的成长都会出现很大的影响。这种关系模式对孩子的成长都是灾难性的影响。
第二个家长要扮演好我们的角色。我们家长是陪伴者、支持者、力量的给予者,不是否定者、打击者、控制者、强迫者。
第三个就是要把孩子当人看。我们要把孩子的感受、情绪、快乐等等放在第一位,把孩子的自主权放在第一位,让孩子发自内心的感受到我们对他的人的在乎。
第三件事,符合成长的分离。
分离是让孩子为自己成长和学习负责唯一的途径。只要家长没有跟孩子分离,这个孩子即使考上清华北大,硕士博士,世界名校,其进入社会也不可能获得幸福生活,或者难以获得很成功人生。要抓住4个核心:
第一核心是事的分离。哪些事是你的事,哪些事是孩子的事,孩子的事不要过度干预你的事,保持我们自主的独立,有界限才有关系。
第二个核心是角色的分离。时时刻刻记住我们自己作为父母的角色。刚刚才讲过我们的父母是陪伴者,不是控制者,我们生命里面的给予者不是消耗着。
第三个核心是关系的分离。我们必须回归自我的成长,必须回归夫妻关系,必须明白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财产,必须允许孩子跟你不一样。家长人格越独立,分离越不会出问题。
第四个核心是情绪的分离。孩子跟你相处之后,不要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孩子,也不要把期待强加给孩子;不要把自己的快乐情绪或者负面情绪强加给孩子,也不要让自己的快乐情绪受到孩子负面情绪和行为的干扰和影响。这些在后续内容将详细介绍。
内容来源:高维看人生
以上是关于亲子教育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亲子教育信息,第一时间了解亲子教育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亲子教育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