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系列18: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很多家长对于自信心有些误解,有的人简单的认为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也有的家长认为表扬能使孩子更加自信。什么是自信,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首先我们看看自信的三种表现:
第一种叫依赖型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特别渴望得到表扬,而且只在被表扬的时候他才会有上进心,还有他非常的介意别人的批评,这是典型的依赖型自信。
第二种叫比较型自信。如果一个孩子需要和比较差的人比较才能找到自信,或者是通过否定别人才能找到自信,或者总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才能找到自信,或者他总是瞧不起别人,而自己又没有多大的本事。这就是比较型自信的表现。
第三种叫独立性自信。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影响对自我的价值肯定,不管你怎么看,我不管你怎么说,我不管你怎么对我,不管你对我什么态度,都不会影响我对自我正确的认知,这叫独立性自信。本质上是一种生命的状态和内在的人格,是一种不受外界影响的高价值感的独立人格。这也被称为真自信,而其余两种则为假自信。
那么自信具体来自于哪里呢?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我们在6岁之前与我们的抚养者会形成一个内在关系模式,也就是内在父母与内在小孩的关系。之后你会把这样的关系模式投射到外面,要么与内在父母自居,同时把内在小孩投射到他人身上;要么以内在小孩自居,同时以内在父母自居,人的一生都是在重复而已。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人的童年被父母对待的模式会影响并形成他的内在人格模式,长大后这个内在模式就会投射到人际关系中,从而内在模式决定一个人的关系模式和行为模式,进而决定其命运。
首先,六岁以前,家长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满足孩子在六岁以前成长过程当中基本的人格的需要,孩子的被看见、被接纳、被认同、被肯定的需求得以满足,就有了高价值感。
其次,六岁以后,我们要培养孩子不依赖于别人的赞美而建立起独立的自信和自我认知。我们要让孩子也要明白,你就是你,你不是别人口中的你;不管别人认不认同你,你都是有价值的;不管别人喜不喜欢你,你都是值得被爱的;因为你是一个尊重自己以及对自己负责任的人。
第三,孩子独立性自信的最初来源就来自于家长,永远不要因为孩子结果不好,或者因为孩子失败,我们就去不接纳他,或者去惩罚他;孩子结果好就拼命夸他,结果不好就拼命惩罚他,就会导致孩子深层次的恐惧。家长过度关注结果就代表着人不重要;人感受到自己不重要,就代表着我不值得,不值得就是低价之感。一个缺乏自信的孩子,就是活在恐惧当中的孩子,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他随时随地都会讨好别人,他会特别在意别人对他的态度,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等。
第四,培养孩子相信规律而不仅仅相信自己。很多孩子能考的好之后,包括很多大人获得一点点成绩之后,就觉得自己很牛逼,很聪明,很厉害。家长也会因为孩子考的好或者结果好而去拼命的夸孩子,结果就会导致孩子会膨胀。一个人能把一件事情做出好的结果,大多数时候是因为我们掌握了方法。别人能做到的事情,只要我们掌握方法,我们也能做到;同样的,我们能做到的事情,别人掌握方法,别人也能做到。掌握方法,坚定信念,才是成功的诀窍。当孩子明白成功的规律之后,就不会因为失败而自我否定,也不会因为成功而自我膨胀。我们要学会在成功的时候有正常的心态,我们也应该在失败的时候具备承载和面对失败的能力。
总结一下,我们要培养孩子真正的自信的孩子。它不依赖于外界、不依赖于环境的影响,不管外界对我的态度是如何,不管外界怎么评判我,都不会影响我的自我价值认同和身份认同。亲子教育是人格之间的渗透,自信的家长才能培养出自信的孩子。孩子的自信心来源于家长从小正确的对待孩子,满足他成长的心理需求,坚定的对人的接纳和认同。一个有独立性自信的孩子,他的心灵就是自由的,一个心灵自由的人一定是快乐的,一定是幸福的。
来源:高维看人生
以上是关于亲子教育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亲子教育信息,第一时间了解亲子教育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亲子教育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