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亲子教育 » 亲子教育教育新闻 »

亲子教育系列10:做懂孩子的家长

亲子教育系列10:做懂孩子的家长

唯学网 • 教育培训

2022-11-11 14:50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亲子教育系列10:做懂孩子的家长

天底下没有不爱孩子的家长,可是大多数孩子却没有感受到爱,反而受到伤害居多。

我们对孩子很好,我们很爱孩子,为孩子付出一切,可孩子反而感受的是压力和痛苦,难受和委屈。大多数家长对孩子都说过同样的话——我都是为了你好,我怎么会害你呢?“为你好”这句话,一直伴随着每个孩子的读书、工作、结婚生子、买房事业,甚至一生,大到每个重要的人生选择,小到日常生活的吃饭穿衣,无所不包,无孔不入,无处不在。其结果是,家长说的越多,我们的孩子越对抗,孩子越出问题,越不会按照家长想要的方式去成长。

生命当中不能承受之重,无非就是家长以爱之名的伤害,这往往比伤害本身更难以让人承受。

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家长的方式是对的,为什么我们没有好的结果呢?这是因为,教育不是让孩子变成家长意志的载体,教育也不是让孩子变成家长情感的投射,教育也不是让孩子变成家长生命的翻版,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成为其自己的过程,是陪伴孩子建立自我的过程。

既然是让孩子成为自己,教育就应该以孩子为中心。如果家长忽略孩子的个人意志,忽略孩子的个人的感受,灌输、强迫的告诉孩子某件事必须怎么做,只能这么做,不能那么做,这无异于剥夺了孩子成长的体验和过程。而每个孩子的成长是需要体验的,有体验才有成长。我们是在陪伴一个生命,走向自己生命的更精彩。如果我们的教育是以家长为中心,就变成了是一个证明家长的一个过程,满足家长的想法和意志的过程,这是所有教育失败的根源和核心。我们想要把孩子教育成功,我们家长就得让孩子参与到自己生命的过程,就是以孩子为中心,我们就得引导孩子,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他不需要说教,不需要强迫,更不需要打样。他需要的是陪伴者和欣赏者,他需要的是和他内心情感情绪认知有连接有共鸣的人。家长要成为懂孩子的家长,而不是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忽略孩子的感受,强迫孩子的行为。

做懂孩子的家长,必须做到三个基本核心:

首先是了解需求。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一方面需要物质需求的满足,帮助孩子强健体魄。另一方面,需要精神需求的满足,帮助孩子丰富孩子内在的情感,完善孩子内在的人格。所有人类的行为都受情绪的控制,消极的情绪会带来消极的行为,相反就会带来积极的行为。我们都期待孩子有好的行为、好的结果、好的表现,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有好的行为?那就是心情愉悦,开心,被尊重,被认同,只有在这个时候,他会自愿做出好的结果,而不是在郁闷难受、痛苦下被人强迫,逼着做出好的结果。如果孩子心中充满了愤怒情绪,对抗、委屈、抱怨、牢骚等负面情绪的时候,他的大脑只会充满了对外界的攻击。当一个人内在充满了喜悦、快乐、自信、被接纳、被爱等等积极情绪的时候,不用你要求,自然有积极正面的行为。这就是先搞人再搞事,通情才能达理。

爱孩子是情感层面,想把孩子教育好是意愿层面的。能够把孩子教育好是情感、意愿、理念、思想、方法层面的综合体系。所以要想把孩子教育好,我们首先得了解孩子成长过程当中的各个阶段和各个阶段的各种需求,合格家长的第一大能力是具备看到并满足孩子需求的能力,从而成为孩子生命当中很好的陪伴和依恋者。当他所有的需求从自己的爸爸妈妈那里都能得到看见并满足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的孩子在和爸爸妈妈相处的过程当中,帮助孩子建立起了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灵。孩子在家庭当中就已经完善好和建立好自己健康的灵魂和独立的人格,当他离开家庭环境,与外界相处,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时候,就是内在健康人格模式和健康关系模式的一种本能投射。我们知道,所有坏孩子的行为和所有孩子的坏行为,都在表达和释放内在未被正确对待的情绪。所以家长一定要看到孩子坏行为背后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而不是在孩子有坏行为或者不符合大人标准的行为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批评、指责、攻击和否定孩子,这是达不到我们要的好结果的。

其次是尊重规律。我们一直在强调教育是科学,就有它的规律。家长只有掌握了这门科学和规律,我们才能真正的把孩子教育好。第一,孩子改变的规律。第二,教育成功的规律。第三,懂孩子的具体操作、话术和方法。这些内容将在后面介绍。

第三是自我退后。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并没有以孩子为中心,而是在不断的证明自己,歌颂自己,诉说自己的不容易,强调自己的重要性,甚至用情感绑架我们的孩子。很多家长不厌其烦的给孩子讲各种道理,而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明明知道孩子很烦恼,我们不把话说完,我们很难受。我们没有关注孩子的感受,而是在关注家长自己的感受。想说的说不完的时候,我们就憋着难受,因为我们总想证明自己是个好妈妈,总想证明自己是个好父母,想通过我们的说教来控制孩子的行为等等。言外之意就是,我重要你不重要,我表达完很重要,你开不开心不重要等等。当未来孩子做的好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说一句话,我早跟你说过了,你听我的没错吧?如果孩子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往往又会说一句,我早就跟你说过,就是不听,我有什么办法。这一切,说明家长把自己放在了一个主导的位置,或者是我们把自己提前,把孩子退后了。所以想要孩子教育成功,我们要懂孩子,就在把孩子提前家长自我退后。

很多家长说,了解孩子太难了,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去了解他。教育是一门科学,了解孩子需要过程,也需要学习的。所有打着不懂孩子或者了解孩子太难旗号而拒绝了解孩子的家长,本质上不是不能够去理解,而是我们潜意识不愿意去理解。所有说孩子难以理解的家长都是为自己的不学习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而已,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不能知道,而是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知道。

孩子感觉不到爱及家长不了解孩子的五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来自于身份不平等。老师和孩子的身份不平等,家长和孩子的层级不对等,教育者喜欢居高临下,以上对下,以强对弱,以大对小,去教育孩子,大树底下是长不出大树的。我们应该扮演的是孩子生命当中的陪伴者、欣赏者,而不是指责者、控制者、抱怨者。其实,很多家长连和孩子说话的语气你都不合格,这样这么能真正了解孩子呢?

第二个原因来自于家长虚荣心。很多家长喜欢关注结果,关注名次,喜欢拿孩子跟别的孩子做比较。这背后是家长内在的匮乏和虚荣,是人格弱小的表现。越虚荣的家长越关注外在的结果,越虚弱的家长,越不能容忍生命当中的各种不完美。家长关注孩子的结果、行为和表现的时候,就意味着人没有结果重要。我们要明白,一定是人被关注之后,他才能做出好的结果,而不是相反。低价值感和叛逆的孩子都是被家长关注结果或者是压迫行为之后而造成的。行为和结果都很重要,但这是孩子自己的事。我们只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具备创造出好结果的人,即人格健全,心情愉悦,高价值感,在关系中被尊重、被认同,这样的孩子必将做出好的结果。

第三个原因来自于家长不学习。家长不学习,自以为是,用过去的认知,甚至道听途说来教育孩子。动不动说,想当年爸爸怎么样,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这都是家长迂腐固执,不思进取的表现。持续学习不仅是为了孩子,更是为了家长自我生命的改变。认知、思维、情绪、人格的完善,看到真相、懂孩子、沟通水平的提高,都需要家长持续深入的学习。

第四个原因来自于家长总喜欢证明自己匮乏。家长是孩子的天和地,我们应该不断的成长,成为孩子力量之源的提供者,而不是向孩子索取和抱怨。当我们能不断的去呈现孩子的价值,能去看见孩子、认同孩子,能去承载和接纳孩子,我们就变成了孩子的力量之源。对方会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自信,更加有力量。而我们对孩子的抱怨、指责、挑剔、牢骚、否定、打击、攻击、怀疑等等,都是在消耗孩子生命的黑洞。

第五个原因来自于家长潜意识不愿意和他人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很多家长只想搞事,不想搞人,其背后,是家长潜意识恐惧和拒绝与他人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当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没有和自己的孩子,没有和自己的伴侣建立更亲密更和谐的关系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潜意识是抗拒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人格模式。这是所有跟他人没有办法处理好关系的本质所在。我们不愿意懂孩子的背后,就代表着我们还活在关注自己的感受,关注自己的情绪,处于索取型人格模式当中。这种模式有着我们曾经被忽略的情绪和愤怒的投射,源自于过去经历和原生家庭的创伤。这在后面内容中将做阐述。

如果你不花时间应对学习,你就会花时间应对落后,愿意持续学习的路上一直有你。

内容来源:高维看人生

以上是关于亲子教育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亲子教育信息,第一时间了解亲子教育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亲子教育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


0% (10)
0% (0)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