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系列21:树立孩子终身学习的理念
最近网上有一新提法叫,“鼓励企业以降薪的方式扩大招聘。”这是大学生就业形势不乐观背景下,政府对企业的一个引导。
数据表明,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从1999年的100万增长到2022年的1076万。过往数据也显示,毕业后6个月内找到全职工作的比例大约70%,且不断下降,平均工资也出现下降趋势。造成这种现象,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造成的供求关系固然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技术的进步,互联网、自动化、机器人代替了部分人工也是其中原因之一。一毕业就失业,已经成为大学校园和大学生圈子的一个口头禅。当前,很多家长还将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份稳定的高收入的职业,然后结婚生子,买房买车,过上小康生活,作为世俗的人生目标或者作为孩子教育的人生目标。大学生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无疑对广大家长的教育理念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对身处学习阶段的学生尤其是临近毕业的大学生,更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学习的信念动摇,思想陷入迷茫。努力读书有用吗?读书就是为了找工作吗?怎样个读书法才是成功的模式呢?
从大方面讲,现行教育体系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并与之匹配;当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供求关系的失衡,尤其是知识的更新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体系和人才的培养面临新的挑战,在这个意义上理解一毕业就失业也就很正常了。因此,我们要从适应工业化时代的教育转向拥抱信息时代的教育迅速转变,从就业型向创业型人才理念转变,从专业型向综合型人才转变,从学校教育向终生学习转变,树立更注重社会化、个性化的教育理念。我们应当将学校教育当成孩子成长的一个载体和过程,活到老学到老,坚持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改变多年来学校教育就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好的职业而一劳永逸的旧的教育思想。
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上尤其是美国的很多牛人都是中途辍学的,像耳熟能详的史蒂夫·乔布斯、比尔·盖茨、迈克尔·戴尔、马克·扎克伯格基本上都是大学辍学生,甚至是沃尔特·迪士尼、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等等,都是没有在正规学校念完书的。这里很容易给人一个误导,大学出不了人才,或者说真正人才不需要大学学习的。其实大学学习成才的还是占大多数,辍学成才的是极少数。这些辍学成才的牛人,大多数并不是他们不读完书只想去创业,而是他们认为该大学的学校不足以给他们成长所需要的了,他们不是不学习,相反,他们无一不是保持终身学习的模范。我们知道,今年92岁的股神沃伦·巴菲特保持终身学习和读书,他的合伙人查理·芒格经这样评价他,我这辈子遇到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每天阅读的,而沃伦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他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而查理·芒格自己在《穷查理宝典》中写下了自己能够能够积累亿万财富的原因,简简单单的6个字:活到老,学到老。他,今年98岁。
对于孩子的学校学习,给家长几点建议:
首先是要正确面对现有的学校教育体系。
中国现行的教育是以高考为代表的应试教育,尽管有很多落后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方面而饱受诟病,但也有其现实、合理、公平、不可替代的一面。"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进行教育改革和建设的指南,党和国家也正持续推进教育改革,这也是正在发生的事实。作为个人,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可以去评价、讨论甚至一定程度去影响学校教育制度和体系,但是更重要的是,在看清真相的前提下,从个人层面去积极适应和超越这个现有体系,在此基础上,才能教育引导我们的孩子,既能很好适应应试教育,又不受应试教育的制约与束缚,真正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动力。告诉孩子,学习永远是自己的事,是为了自己实现人生理想和自我价值的。不用因为学习成绩好而自以为了不起,也不用因为一时的失败而耿耿于怀,更不用因为别人的评价而影响自己的选择和状态。就算学校制度不合理,尽管老师对你评价不正确,即使同学们都不想学习,等等,我们都要为自己负100%责任,我们都要以最好的状态面对人生。
第二是给孩子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从小学到大学毕业需要16年时间,如果将其当成一个任务目标,比如为了一张大学文凭,一张社会职场入场券,那这个学习过程会相当漫长和无趣,甚至造成孩子厌学的态度。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高考之后撕毁书本漫天飞雪,一旦到了大学就开始混日子不学习,甚至不能拒绝各自诱惑开始变坏的原因所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上文已经说到,一方面知识爆炸的今天,只有持续学习新知识才能生存和适应,不至于被淘汰;另一方面,不仅是学者、思想家保持终身学习,那些国内外成功的企业家也都是终身学习的典范。告诉我们的孩子,学校教育只是成长过程的一个载体和过程,在学校学习的只是必须的基础知识,也是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最好阶段;这固然是很重要的,而真正的鲜活的知识在社会并伴随人的一辈子,学习本身将带来成就感和价值感。从而引导孩子建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思想理念。
第三是从小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学习感觉。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学有三重境界:知之者:努力求学,可以做到勤勉,但并不是发自本心,甚至有可能是不得已才努力学习;好之者:因为对某件事产生了好奇心,有兴趣才去学;乐之者:把学习当作日常,把求知当作人生的目的,甚至可以说“一天不学习浑身难受”。怎么样让孩子爱上学习,成为学习的“乐之者”?
小孩子爱学习,除了学习本身,更重要的是学习带给他的某种感觉。一开始学习本身其实是没有感觉,没有情感的,他只是一个载体,一个过程,通过学习这个过程,孩子内在的心理需求可以得到满足,于是潜意识就会把愉悦的、舒服的、正面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学习产生关联;通过学习,孩子找到价值感、成就感、自豪感。而学习上的所有美好的感觉、正面的情绪体验最初都来自于家长。如果家长能够保护或者是创造出孩子在学习上的那份成就感、价值感、被认同感、被关注、被接纳的感觉,孩子就很会容易爱上学习。
有一些孩子天生的学习有悟性,这一类孩子家长就要保护好他们在学习上的感觉,发现并及时肯定他们在学习上的所有的好的表现,好的结果,好的行为和好的态度,同时又能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引导孩子正确的动机,引导孩子明确的方向,引导孩子伟大的格局等等,这些孩子就会有持续的好的学习的动力。
还有一部分孩子可能他在学习上的表现稍微的迟缓的一点点,家长要学会“无中生有”创造出孩子在学习上的感觉。家长你在孩子学习的这件事情上给予孩子学习什么样的感觉,将决定的孩子是爱学习还是讨厌学习。正面的态度,正面的回应就能保护和创造出孩子学习上的感觉;消极的负面的、指责式的的态度或者是回应,就会破坏或者是创造出孩子在学习上负面的情绪体验。换句话说,孩子对学习喜欢的感觉是因为孩子通过学习,看到被父母接纳,被父母认同,被父母承认和肯定的自己。孩子不爱学习的孩子,不是讨厌学习本身,而是因为学习会带给他很多痛苦,带来负面的情绪体验。
有的家长会问,我的孩子学习一塌糊涂,怎么创造和保护好孩子的学习感觉呢?首先你一开始就没有保护好或者已经破坏了孩子学习的感觉。其次,我们在创造和保护好孩子在学习上的感觉,跟孩子今天的学习结果、分数、名次等完全没有关系,只和对人的看见,对人的接纳,对人的认同,对人的理解有关。是对人的接纳而不是因为事的结果。第三,先有感觉,后有结果。如果没有好的感觉,孩子一定会创造出不好的结果。第四,先相信后看见。我们要坚定不移的相信孩子,他就是一个能学习,会学习,爱学习的孩子。所以说,创造和培养孩子学习感觉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
最后对我们的孩子们说,如果你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或者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的爸爸妈妈,或者是别人给予我们的认同很少,肯定很少,那么不要因此而显得沮丧,也不要因此而去怪罪他们。我告诉你们几句话:
第一句话,记住,即使是别人给我的认同很少,我也是有价值的。就像一个人他不喜欢人民币,但人民币不会因为一个人不喜欢而贬值,是一个道理。
第二句话,别人认不认同我,那是他们的事;我要不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那是我的事,两者不要混为一谈。
第三句话,如果别人对待你的方式,让你真的很不舒服,让你真的很难受,我们要学会勇敢的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且我们尽量不要用愤怒对抗或者是自暴自弃去解决问题。因为,愤怒、对抗和暴力永远不是真正的勇敢,那都是纸老虎。
你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从现在开始,做一个理性而成熟的人,不要做一个只会用愤怒和对抗去解决问题的人。因为你生而不凡,因为你与众不同,因为你很重要,因为你终身学习而不随波逐流,让伟大的生命得以绽放。
来源:高维看人生
以上是关于亲子教育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亲子教育信息,第一时间了解亲子教育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亲子教育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